
一抹膏
YI MO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本草綱目》卷三十九引《陳氏經驗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4.00)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脾經 33%
胃經 33%
肝經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一抹膏中包含蠶砂,其原因主要有二:
- 清熱解毒:蠶砂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治療因熱毒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瘡瘍、痱子等。一抹膏中加入蠶砂,可有效緩解皮膚炎症,促進傷口癒合。
- 燥濕止癢:蠶砂具有燥濕止癢的作用,可有效緩解濕疹、皮炎等皮膚病引起的瘙癢症狀。一抹膏中添加蠶砂,可減少皮膚搔抓,加速皮膚病的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抹膏》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古代主治解析
「爛弦風眼」為中醫眼科術語,指眼瞼邊緣紅腫潰爛、分泌黏稠膿液,伴隨搔癢疼痛的病症,類似現代「瞼緣炎」或「眼瞼濕疹」。病因多與風熱外襲、脾胃濕熱上攻,或蟲積(如蟎蟲感染)有關。此方以外敷法直接作用患處,具殺蟲止癢、解毒燥濕之效。
二、藥物組成與邏輯推理
原蠶沙(炙乾為末)
- 性味功效:甘辛溫,入肝脾經,傳統用於祛風除濕、活血定痛。
- 外用機理:
- 蠶沙含葉綠素衍生物、胺基酸等,現代研究顯示其具抗炎作用,能減輕局部紅腫。
- 瓦上炙乾增強燥濕收斂之性,適用於滲液糜爛之「爛弦」。
雄黃(少量)
- 性味功效:辛溫有毒,入肝胃經,為傳統殺蟲解毒要藥。
- 外用機理:
- 雄黃主含硫化砷,對真菌、寄生蟲(如蟎蟲)有抑制效果,契合「蟲癢」病機。
- 其溫燥之性可助蠶沙化解濕毒,但用量極少避免刺激。
麻油調敷
- 輔助作用:麻油潤滑護膚,緩解雄黃燥烈,助藥末附著患處,形成保護膜。
三、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結合「殺蟲解毒」與「燥濕止癢」:
- 針對病源:雄黃殺滅潛在病原(如蟎蟲),截斷「爛弦」反覆發作之根。
- 控制症狀:蠶沙祛風濕、斂滲液,麻油潤澤修復,三者協同改善潰爛、搔癢。
四、配伍特點
藥簡力專,以局部外治避開脾胃負擔,符合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思想,尤其適合體弱不耐內服者。然其效關鍵在於雄黃微量應用與蠶沙協同,體現「以毒攻毒」之妙。
傳統服藥法
原蠶沙(瓦上炙乾,為末)、雄黃少許。
上為極細末。
麻油調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結膜炎
相同名稱方劑
一抹膏, 出處:《經驗方匯抄》。 組成:原蠶沙(瓦上炙乾,爲末)、雄黃少許。 主治:爛弦風眼。
一抹膏, 出處:《本草綱目》卷三十九引《陳氏經驗方》。 組成:蠶沙。 主治:去風收濕。主治:爛弦風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