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沙熨方

蠶沙熨方

CAN SHA YUN F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23

熱/寒比例

偏寒 (0.6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胃經 22%
小腸經 11%
腎經 11%
大腸經 11%
肺經 11%
脾經 11%
肝經
胃經
小腸經
腎經
大腸經
肺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蠶沙熨方中包含蠶砂,主要原因有二:

  1. 驅風散寒:蠶砂性溫燥,具有驅散寒邪、溫通經絡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寒凝血瘀等症狀,蠶砂可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消腫止痛:蠶砂亦具有一定消腫止痛作用。對於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等,蠶砂可溫通經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因此,蠶沙在蠶沙熨方中,可發揮驅風散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痹痛、跌打損傷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蠶沙熨方中加入鹽,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增強藥效: 鹽具有較強的滲透性,能促進藥物成分滲透至患處,並起到溫散寒濕、消腫止痛的作用。同時,鹽還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組織修復。
  2. 提高藥效穩定性: 鹽可以吸附藥物中的水分,防止藥物受潮變質,延長藥物保存期限,提升藥效穩定性。

因此,蠶沙熨方中加入鹽,不僅能增強藥效,還能提高藥效穩定性,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蠶沙熨方主治「風腫」。風腫在傳統中醫學中多指因風邪外襲、氣血壅滯所致的局部腫脹,常伴隨疼痛或皮膚緊脹感。此方通過外熨之法,以溫通散邪、行氣活血,達到消腫止痛之效。

【組成與邏輯推理】

  1. 晚蠶沙(蠶之糞便):

    • 性味甘辛溫,歸肝、脾、胃經,傳統認為能袪風除濕、活血通絡。
    • 其溫熱之性可助散寒,辛散之力能行氣開鬱,適用於風邪夾濕滯留肌表之證。
  2. 食鹽

    • 性鹹寒,炒熱後轉為溫性,外敷有溫經散結、軟堅散瘀之效。
    • 熱鹽的滲透力強,能助藥性深入肌膚,促進局部氣血運行。
  3. 配伍邏輯

    • 晚蠶沙與食鹽均炒熱後外用,溫熱效應可擴張局部血管,改善氣血循環,化解風邪與濕滯。
    • 若加「少許醋」,醋性酸收,能增強活血散瘀之效,同時防止溫燥過度傷陰。

【治療原理】
此方以「溫熨」為法,結合藥物與物理熱效應:

  • 溫通經絡:熱力助藥性透達,鬆解肌表風邪濕滯。
  • 行氣消腫:蠶沙辛散、食鹽軟堅,共奏疏通氣血、消散腫脹之功。
  • 風邪外透:借助溫熱發散之力,驅風邪從表而出。

整體而言,蠶沙熨方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思維,針對風腫病機,從外而內調和氣血,簡便而效專。

傳統服藥法


晚蠶沙、食鹽各等分。
上相和,炒熟,布裹熨之。
冷即再炒;或入少許醋尤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蠶沙熨方,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六。 組成:晚蠶沙、食鹽各等分。 主治:風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