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夜光露方劑中加入鹽,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引藥入腎: 鹽味鹹,入腎經,能引導藥物深入腎臟,增強其治療腎虛、腎虧等症的功效。夜光露主治腎虛耳鳴、腰膝酸軟等症,加入鹽可提高藥效,促進藥物滲透至病竈部位。
- 活血化瘀: 鹽性寒,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局部組織的修復。夜光露中也含有其他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藥材,鹽的加入可以協同作用,增強藥效,治療瘀血阻滯所致的耳鳴、腰膝疼痛等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夜光露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刺撞眼」,即眼睛受外物刺傷或撞擊所致的損傷。古代醫家認為,此類外傷易致局部瘀血腫痛、經絡受阻,甚或感染發炎。夜光露以局部點眼方式使用,旨在緩解疼痛、消腫散瘀,並預防外邪侵入。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蘘荷(搗汁)
- 性味功效:蘘荷(又稱陽藿)性辛溫,能散瘀消腫、解毒止痛。其汁液富含揮發性成分,古代用於外敷可活血通絡,改善局部氣血瘀滯。
- 治療邏輯:針對「刺撞眼」後的瘀血腫痛,蘘荷辛散之力可促進局部氣血運行,緩解疼痛;其解毒特性可能有助於預防外傷後的熱毒蘊結(感染)。
食鹽(燒者)
- 炮製與功效:食鹽經燒煅後(即「燒鹽」),性微寒而具清熱、消炎、收斂之效。古代亦用於外用清洗瘡口,取其殺菌防腐作用。
- 治療邏輯:燒鹽能減輕外傷後的局部充血與炎症,搭配蘘荷可形成「辛散+清斂」的協同作用,既活血又防腐,適合外傷初期的處理。
調和與用法
- 兩藥以水和解,取其溫和滲透之性,點眼時避免刺激。
- 總方義:以蘘荷為主,散瘀止痛;燒鹽為輔,清熱定痛。水為媒介,調和藥性,使藥力輕緩作用於眼部。
可能功效推論
此方組合顯現「外治活血解毒」的思路,推測其作用機理包括:
- 局部鎮痛:蘘荷的揮發成分可能暫時麻痹神經末梢,緩解刺痛。
- 抗炎抑菌:燒鹽的高滲透壓與礦物質成分,或能輕微抑制細菌繁殖,減少感染風險。
- 促進修復:通過改善微循環(蘘荷)與收斩損傷組織(燒鹽),加速外傷癒合。
總結
夜光露為古代簡便外治方,針對輕度眼表外傷設計,體現「急則治標」的原則,以辛溫散瘀與寒涼清解並行,符合傳統「去腐生新」的傷科理念。然其效較緩,可能適用於初期輕症,若傷勢嚴重仍需進一步治療。
傳統服藥法
蘘荷(搗汁)5錢,食鹽(燒者)3分。
上藥和解水中。
每用少許,點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夜光露, 出處:《眼科錦囊》卷四。 組成:蘘荷(搗汁)5錢,食鹽(燒者)3分。 主治:刺撞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