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羊肚

NIANG YANG DU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9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極熱 (7.2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肺經 22%
胃經 19%
腎經 10%
心經 9%
肝經 7%
大腸經 4%
三焦經 2%
脾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釀羊肚」方劑中包含羊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脾胃:羊肉性溫熱,入脾、腎經,具有溫補脾胃、益氣補虛的功效。羊肚富含蛋白質和膠原蛋白,可增強體質,與羊肉搭配,相輔相成,更能有效改善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狀。
  2. 溫中散寒:羊肉具有溫中散寒的功效,適合於寒性體質、脾胃虛寒者食用。羊肚性平,與羊肉搭配,可以溫補脾胃,驅散寒氣,改善畏寒、肢冷等症狀。

總之,羊肉與羊肚的搭配,既能補益脾胃,又能溫中散寒,對於體質虛弱、脾胃虛寒者具有良好的療效。

「釀羊肚」方劑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益脾: 羊肚性寒,容易造成脾胃虛寒,影響消化功能。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脾的功效,能溫中健脾,改善羊肚的寒性,增強脾胃消化功能,提升食慾。
  2. 增強體質: 羊肚富含蛋白質,但缺乏其他營養素,長期食用容易導致營養不良。人參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如人參皁苷、多糖等,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提高體質,避免因食用羊肚而導致的營養缺乏。

因此,在「釀羊肚」方劑中加入人參,可以有效地平衡羊肚的寒性,增強脾胃功能,提高身體抵抗力,達到更好的滋補效果。

「釀羊肚」方劑中加入橘皮,乃因其具有行氣理氣、健脾消食的功效。羊肚性寒,易傷脾胃,而橘皮味辛性溫,能理氣消積,溫脾胃,有助於緩解羊肚寒涼之性,並促進消化吸收。

此外,橘皮還含有豐富的揮髮油,能刺激胃腸蠕動,增加食慾,並能促進膽汁分泌,有利於脂肪的消化。因此,加入橘皮不僅能改善羊肚的寒涼之性,更能增強其食療功效,使之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

「釀羊肚」方劑中加入肉荳蔻,主要基於其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

羊肚性寒,若脾胃虛寒者食用,容易導致腹痛、腹瀉等不適。肉荳蔻味辛溫,能溫中散寒,有助於中和羊肚的寒性,緩解脾胃不適。同時,肉荳蔻還有行氣止痛的作用,能改善腹部脹滿、疼痛等症狀,促進消化吸收。

此外,肉荳蔻還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能增強脾胃功能,使羊肚更容易消化吸收,提高食療效果。

中藥方劑「釀羊肚」中包含食茱萸,主要原因如下:

  1.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食茱萸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之效。羊肚性寒,易傷脾胃,加入食茱萸可溫暖脾胃,緩解因寒氣入侵造成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2. 行氣消食,助消化: 食茱萸入脾經,能促進脾胃消化功能,助於消化羊肚中的肉類蛋白質,避免因肉食難消化而引發的胃脘脹滿、消化不良等問題。

因此,食茱萸在「釀羊肚」方劑中起到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並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與羊肚相輔相成,共同改善脾胃功能,達到食療保健的目的。

中藥方劑「釀羊肚」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助消化:羊肚性寒,易傷脾胃,而乾薑性溫,能溫中散寒,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消化羊肚,避免食用後出現胃寒、腹痛等不適。
  2. 去除腥羶,增香提味:羊肚本身帶有腥羶之氣,乾薑具有辛溫之性,可以有效去除腥羶,並增添香氣,使羊肚更美味可口。

「釀羊肚」方劑中加入胡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中散寒,助消化:胡椒性溫,味辛辣,能溫中散寒,促進脾胃消化,對於脾胃虛寒、食慾不振、脘腹冷痛等症狀有緩解作用。羊肚性涼,與胡椒搭配可起到溫中和寒的作用,避免寒涼之性損傷脾胃。
  2. 驅風除濕,消食化積:胡椒還有驅風除濕、消食化積之功效,能有效緩解食滯積滯、脘腹脹滿等症狀。羊肚富含蛋白質,容易消化不良,加入胡椒可助其消化吸收,避免積食。

總而言之,胡椒在「釀羊肚」方劑中起到溫中散寒、助消化、驅風除濕、消食化積的作用,與羊肚相輔相成,發揮更好的療效。

「釀羊肚」方劑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 羊肚性寒,易傷脾胃,而生薑性溫,可溫中散寒,中和羊肚的寒性,防止脾胃受寒,有助於消化吸收。

2. 解腥去羶: 羊肚腥羶味較重,生薑具有辛辣味,可掩蓋腥羶,使菜餚更加美味可口。同時,生薑還具有去腥解毒的功效,能去除羊肚的異味,提高食用安全性。

「釀羊肚」方劑中加入蔥白,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解腥去羶:羊肚本身帶有腥羶味,蔥白具有辛辣芳香之性,可有效去除腥羶味,提升羊肚口感。

二、溫中散寒:蔥白性溫,可溫中散寒,對於脾胃虛寒、食慾不振者,有助於改善消化吸收,促進食慾。

此外,蔥白還有助於解毒消腫,搭配羊肚食用,可平衡羊肉的燥熱,使之更易於消化吸收。

「釀羊肚」方劑中加入大米,主要有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羊肚性寒,大米性溫和,二者搭配能起到調和藥性、溫胃止瀉的作用。大米能中和羊肚的寒性,避免其過於寒涼,對脾胃造成負擔。
  2. 增加營養: 大米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B族等營養物質,能補充營養,增強體質,促進傷口癒合。同時,大米也具有健脾胃、益氣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總之,大米在「釀羊肚」方劑中起到調和藥性和補充營養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釀羊肚」主治功效分析

《太平聖惠方》中記載:「治脾氣弱不能下食。宜食釀羊肚方。」,明確指出「釀羊肚」一方的主治為脾氣虛弱,導致無法正常進食的病症。此方以「食療」為本,旨在透過飲食調養,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呼應了「凡欲治療,先以食療」的古代醫理。

主治功效:

  • 健脾益氣,開胃消食: 此方針對脾氣虛弱,運化功能失常的問題,導致患者食慾不振,無法正常進食。方中選用羊肉、人參、大米等,皆具健脾益氣,補中焦之功,能增強脾胃的運化能力,使氣血得以化生,從而改善食慾,促進消化。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脾胃虛弱常伴隨中焦虛寒之症,故方中配伍了橘皮、肉荳蔻、食茱萸、乾薑、胡椒、生薑、蔥白等辛溫之品,共同發揮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之效。這些藥物能夠溫煦脾胃,驅散體內寒邪,疏通氣機,緩解因脾胃虛寒導致的腹痛、脹滿等不適。
  • 補虛養身,和胃止噁: 羊肉富含營養,能補虛養身,配合人參大補元氣,可增強體力,改善虛弱體質。生薑則能暖胃止嘔,改善脾虛引起的噁心不適,大米則能健脾和胃,滋潤腸胃,有助於吸收營養,促進機體康復。

治療原理:

此方劑的治療原理是基於「藥食同源」的思想,以羊肉為主料,配伍多味藥性溫和之品,通過「食補」的方式,達到「藥療」的目的。其治療思路是:

  1. 補虛扶正: 針對脾氣虛弱的根本問題,通過羊肉、人參等補益之品,補益脾胃之氣,增強臟腑功能,使身體恢復正氣。
  2. 溫中散寒: 針對脾胃虛寒的兼症,通過辛溫之品,驅散體內寒邪,溫煦中焦,改善虛寒症狀。
  3. 理氣和胃: 通過理氣之品,疏通氣機,促進脾胃運化,使飲食得以消化吸收。
  4. 促進食慾: 諸藥合用,健脾益氣,溫中散寒,理氣和胃,最終達到增進食慾,改善消化不良的目的。

「釀羊肚」一方並非單純的藥物堆砌,而是基於整體觀念,將食物與藥物有機結合,以食療的方式調理脾胃功能,恢復身體平衡,可謂是古人「食療」智慧的體現。此方充分體現了《太平聖惠方》中「宜以飲食和益脾胃之氣。滋潤臟腑。養於經脈。祛疾之甚。可謂上醫。」的精髓。

傳統服藥法


羊肚1枚(治如常法),羊肉1斤(細切),人參1兩(去蘆頭,搗末),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肉豆蔻1枚(去殼,用末),食茱萸半兩(末),乾薑半兩(末),胡椒1分(末),生薑1兩(切),蔥白2-7莖(切),粳米5合,鹽末半兩。
取諸藥末,拌和肉、米、蔥、鹽等,納羊肚中,以粗線系合,勿令泄氣,蒸令極爛。分3-4度空腹食之,和少醬、醋無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補脾胃、益氣補血的功效,適合脾胃虛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人群食用。但本方性溫,陰虛火旺、體內有熱症的人群不宜食用。

相關疾病


神經性厭食症

相同名稱方劑


釀羊肚, 出處:《聖惠》卷九十七。 組成:羊肚1枚(治如常法),羊肉1斤(細切),人參1兩(去蘆頭,搗末),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肉豆蔻1枚(去殼,用末),食茱萸半兩(末),乾薑半兩(末),胡椒1分(末),生薑1兩(切),蔥白2-7莖(切),粳米5合,鹽末半兩。 主治:脾氣弱,不能下食。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