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寧肺丸中加入烏梅,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斂肺止咳:烏梅性酸斂,入肺經,具有收斂肺氣、止咳化痰之效。對於肺氣虛弱、咳嗽痰多者,烏梅能收斂肺氣,減少痰液分泌,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 生津止渴:烏梅味酸,能生津止渴,對於肺熱燥咳、口乾咽燥等症狀,烏梅可滋潤肺燥,緩解口渴,改善呼吸道黏膜乾燥。
因此,烏梅在寧肺丸中起到斂肺止咳、生津止渴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肺熱咳嗽、肺虛咳嗽等病症的效果。
寧肺丸為傳統中藥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咳嗽、氣喘等症狀。在該方劑的組成成分中,包含了罌粟殼這一特殊成分。罌粟殼具有止咳平喘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肺部疾病引起的各種不適症狀。在中醫理論中,認為其能夠收斂肺氣、減少痰液分泌,從而達到止咳的效果。然而,由於罌粟殼含有微量的嗎啡等生物鹼成分,具有一定的成癮性與副作用,因此在使用上必須嚴格控制劑量並遵照醫師指導。
罌粟殼在寧肺丸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學對於藥材特性的深刻認識與合理利用。通過配方的科學搭配,既發揮了罌粟殼的療效,又避免了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值得注意的是,現代許多國家對於罌粟殼的使用有著嚴格的法律限制,因此,在製備或使用含罌粟殼的藥物時,必須符合相關法規規定,確保安全合理的應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寧肺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久嗽咯吐膿血,胸膈不利,咳嗽痰盛,坐卧不安,言語不出,甚則聲音啞嗌,煩悶多渴,或吐臭濁」,其病機涉及久咳傷肺、肺氣耗散、熱毒壅滯或陰虧肺燥,導致以下病理表現:
- 膿血與臭濁痰:提示肺絡受損,肺癰(肺膿瘍)或熱毒腐肉成膿,或陰虛火旺灼傷血絡。
- 胸膈不利、坐卧不安:肺氣壅滯,宣降失常,氣機鬱阻胸中。
- 聲音嘶啞、言語不出:肺陰虧虛,津不上承,或痰熱閉阻喉嚨。
- 煩渴多飲:肺熱傷津或陰虛內熱之象。
由此推斷,此證屬本虛標實,既有痰熱、膿毒等實邪,又有肺氣陰兩傷之虛,亟需斂肺止咳、清熱排膿、潤燥生津。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烏梅(蜜蒸製)
- 性味:酸澀平,歸肺、肝、脾經。
- 作用:
- 斂肺止咳:酸收之性可收斂耗散之肺氣,治久咳無痰或咳喘不止。
- 生津止渴:蜜製後潤肺之力增強,緩解煩渴與陰傷。
- 收斂止血:針對咯血,酸收能固攝血絡。
- 配伍:蜜蒸後苦燥之性減,潤肺止咳效果更佳。
2. 罌粟殼(蜜炒製)
- 性味:酸澀平,歸肺、大腸、腎經。
- 作用:
- 強效斂肺:其收斂力較烏梅更強,直接抑制肺氣上逆,治劇咳無痰或氣虛久嗽。
- 止痛安神:緩解胸膈痞悶與坐卧不安。
- 製法:蜜炒減其毒性,增潤肺之效。
3. 生蜜調丸
- 潤燥解毒:蜂蜜甘平,能潤肺止咳、和解藥性,輔助烏梅生津,並緩解罌粟殼燥烈之弊。
- 賦形黏合:助藥丸成形,便於服用。
4. 烏梅湯送服
- 加強藥效:以烏梅湯送服,倍增酸收斂肺、生津止渴之力,形成「君臣呼應」之勢。
全方配伍邏輯
- 以收為治:針對久咳肺氣耗散,兩味酸澀藥共奏斂肺止咳之效,治標為主。
- 潤燥結合:蜜製烏梅與蜂蜜潤肺生津,緩解燥熱傷陰,兼顧本虛。
- 標本兼顧:
- 「收斂」治咳逆、咯血,
- 「潤養」治痰黏、煩渴,
- 「固澀」防肺氣進一步耗傷。
適用證型推論
此方適合肺氣陰兩虛兼痰熱未清之證:
- 若純屬痰熱壅盛(如實熱肺癰初期),單用收澀恐有閉門留寇之弊。
- 若肺腎兩虛或氣虛為主,需加補益藥(如人參、麥冬)更佳。
科學觀點佐證
- 烏梅含檸檬酸、蘋果酸,可抗菌、抗炎、保護呼吸道黏膜;
- 罌粟殼含嗎啡類生物鹼,具中樞鎮咳作用;
- 蜂蜜有潤膚、抗氧化效果,助修復受損組織。
總結
寧肺丸以酸收潤燥為核心,通過收斂肺氣、固攝止血、生津潤燥,針對久咳傷肺、氣陰兩虛而設,尤適合咳逆兼見津傷或咯血者。然須審證配伍,避免留邪之虞。
傳統服藥法
烏梅(蜜拌蒸,取肉)8錢(搗膏), 罌粟殼(去膜,蜜拌炒,為末)1兩。
用烏梅膏加生蜜少許,調為丸。
每服2錢,烏梅湯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寧肺丸, 出處:《外科正宗》卷二。 組成:烏梅(蜜拌蒸,取肉)8錢(搗膏),罂粟殼(去膜,蜜拌炒,爲末)1兩。 主治:久嗽咯吐膿血,胸膈不利,咳嗽痰盛,坐卧不安,言語不出,甚則聲音啞嗌者,煩悶多渴,或吐臭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