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小百勞散」中包含罌粟殼,是因為罌粟殼具有鎮痛、安神的作用。罌粟殼能夠有效地舒緩疼痛,對於一些由於神經性疼痛引起的症狀有顯著療效。其主要作用是止痛安神,對於改善疼痛症狀有良好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小百勞散」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小百勞散」主治「勞喘嗽不已,自汗者」,即因虛勞(慢性消耗性疾病或久病體虛)導致的長期咳嗽、氣喘,並伴隨自汗(白天不因活動而自然出汗)的症狀。此方尤其適用於肺氣虛弱、久咳耗氣、表虛不固的病證。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主藥:御米殼(罌粟殼)
- 性味:酸澀,平;歸肺、大腸、腎經。
- 功效:斂肺止咳、澀腸止瀉、止痛。
- 原理:罌粟殼具強力收斂作用,能直接抑制肺氣上逆,緩解久咳虛喘;其酸澀之性亦可固表止汗。炒製後減輕毒性,增強收斂之效。
輔藥:小麥(有汗時加用)
- 性味:甘,涼;歸心經。
- 功效:養心除煩、止汗。
- 原理:小麥(通常用浮小麥)專治自汗、盜汗,能益氣固表,輔助御米殼加強止汗效果。
引經藥:烏梅
- 性味:酸澀,平;歸肝、肺、大腸經。
- 功效:斂肺止咳、生津止渴。
- 原理:烏梅與御米殼協同增效,酸收之力更強,進一步收斂肺氣以止咳,並防津液過耗。
整體方義
「小百勞散」以收斂固澀為核心,針對虛勞久咳、肺氣不斂、衛表不固之證:
- 御米殼為君,直接鎮咳止喘,固攝肺氣。
- 小麥為佐,針對自汗加強固表。
- 烏梅為使,助斂肺並調和藥性。
全方通過收斂肺氣、固表止汗,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特別適合正氣已虛、久咳傷肺、津氣外泄的病患。其組方簡潔,體現了「急則治標」的思路,以迅速控制咳嗽與汗出過多為首要目標。
傳統服藥法
御米殼不拘多少(炒)。
有汗,加小麥30粒。
上為末。
每服2錢,入烏梅同煎,水1盞,食後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小百勞散, 出處:《宣明論》卷九。 組成:禦米殼不拘多少(炒)。 主治:勞喘嗽不已,自汗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