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腰痛神方」中加入杜仲,乃因其具有多重功效,針對腰痛症狀有顯著作用:
- 補肝腎,強筋骨: 杜仲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能補益肝腎,強壯筋骨,有助於改善腰部肌肉筋骨的虛弱狀態,緩解腰痛。
- 利水消腫,通經絡: 杜仲具利水消腫之效,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消除腰部水腫,同時通暢經絡,改善腰部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腰部疼痛。
- 抗炎止痛: 研究表明,杜仲中含有杜仲膠、桃葉珊瑚苷等成分,具有抗炎止痛作用,可減輕腰部炎症,緩解疼痛感。
綜上所述,杜仲在「腰痛神方」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補肝腎、強筋骨、利水消腫、通經絡、抗炎止痛等功效,共同作用於腰部,達到緩解腰痛的目的。
「腰痛神方」中包含補骨脂,主要因其具有溫腎壯陽、補腎壯骨之功效。補骨脂味辛、甘,性溫,入腎經,能溫腎陽氣,促進腎氣生髮,改善腎虛所致的腰痛、腿軟無力等症狀。同時,補骨脂還有補骨髓、強筋骨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因腎虛引起的腰部疼痛。因此,補骨脂作為「腰痛神方」的組成藥物,有助於溫腎補腎,從根本上改善腰痛問題。
「腰痛神方」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原因在於川牛膝的藥性:
- 通經活絡,祛風除濕: 川牛膝具有通經活絡、祛風除濕之效,能有效改善腰部氣血循環,緩解因風寒濕邪入侵導致的腰痛。
- 補肝腎,強筋骨: 川牛膝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對於因腎虛、肝氣鬱滯所致的腰痛,亦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川牛膝在「腰痛神方」中,起着通經活絡、祛風除濕,以及補肝腎、強筋骨的雙重作用,有助於緩解腰痛症狀。
腰痛神方中包含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具有行氣止痛、疏肝解鬱之效,對於因肝氣鬱結、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腰痛,具有顯著的緩解作用。
- 調和氣血,活血化瘀:香附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腰部局部血液循環,緩解因氣血瘀滯引起的腰痛。
因此,香附在腰痛神方中起著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腰痛症狀。
「腰痛神方」中使用「大青鹽」的原因主要有二: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大青鹽性寒,味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腰痛伴隨發熱、紅腫等熱毒症狀者,大青鹽能有效清熱解毒,消散熱毒,從而緩解腰痛。
-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大青鹽還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腰痛的病因除了熱毒外,瘀血阻絡也是常見原因。大青鹽能促進血液循環,化解瘀血,通暢經絡,進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名為「腰痛神方」,顧名思義,專治腰痛之證。方中強調「多年者吃五六付,乍起者一二付即愈」,顯示其對新久腰痛皆有效,尤以陳年痼疾更需多服。中醫認為腰痛多與腎虛、氣滯血瘀、經絡不通相關,此方以補腎強腰、溫通散寒為主要方向。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雄豬腰子(豬腎):
- 中醫以形補形,豬腎味鹹性平,歸腎經,可補腎氣、益精髓。
- 去血膜油膩以減其滯膩之性,專取補益之功。
青鹽(炒):
- 性寒味鹹,炒後減其寒性,增強溫腎固精、引藥入腎之效。
- 《本草備要》載其「助水臟,平血熱」。
大茴香(八角茴香):
- 辛溫芳香,能溫腎散寒、理氣止痛,針對寒濕凝滯所致腰痛。
- 與青鹽配伍,一溫一引,協同入腎。
當歸:
- 辛甘溫潤,補血活血,調和腰間氣血瘀滯。
- 腰痛日久易兼血瘀,當歸可兼顧「不通則痛」之病機。
杜仲(去絲):
- 甘溫入肝腎,為強筋骨、止腰痛要藥,尤擅補肝腎不足。
- 《神農本草經》謂其「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
配伍特點:
- 補瀉兼施:豬腎、杜仲補腎填精;當歸活血;大茴香散寒行氣。
- 內外同治:將藥物納入腰子內蒸熟,以外用藥力滲透內臟;配伍酒送服,增強溫通血脈之效。
- 標本兼顧:青鹽、大茴香治標(散寒止痛),豬腎、杜仲治本(補腎強腰)。
治療原理推論:
本方通過補腎強腰為基礎,輔以散寒活血,改善腎氣不足或寒濕瘀血阻絡之腰痛。韭菜蒸製取其溫通之性,酒送服助藥力直達病所,整體形成「補腎→行氣→活血→溫通」的協同作用。
傳統服藥法
雄豬腰子1付(銅刀破開,去中間血膜及外邊油膩),青鹽(炒)2錢,大茴1錢5分,當歸1錢5分,杜仲5錢(去絲)。
上為末,入腰子內,放瓷器中過一宿,明早用韭菜上下鋪蒸熟,用火酒洗去藥末,將腰子用銅刀切片,好陳酒空心送下,多年者吃五六付,乍起者一二付。即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溫,陰虛火旺者慎用。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腰痛神方, 出處:《種福堂方》卷二。 組成:杜仲3錢,補骨脂3錢,牛膝3錢,香附3錢,青鹽1錢半。 主治:腰痛。
腰痛神方, 出處:《種福堂方》卷二。 組成:雄豬腰子1付(銅刀破開,去中間血膜及外邊油膩),青鹽(炒)2錢,大茴1錢5分,當歸1錢5分,杜仲5錢(去絲)。 主治:腰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