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養元散中加入糯米,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補益脾胃: 糯米性溫,味甘,具有補益脾胃的功效,能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乏力、食少、消化不良等症狀,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增強方劑的補益效果。
- 固澀止瀉: 糯米具有固澀止瀉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滑泄不止等症,與其他藥材配合,能更好地收斂止瀉,緩解脾胃不適。
因此,糯米的加入並非單純的填充劑,而是發揮着重要的藥用價值,與其他藥材相互協同,共同達到補益脾胃、固澀止瀉的功效。
養元散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脾益氣:山藥味甘性平,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脾益氣、滋陰潤肺的功效。脾胃乃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山藥能健脾益氣,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氣血生化,從而達到益氣養元的效果。
- 滋陰補腎:山藥同時兼具滋陰補腎的功效,能滋養腎陰,改善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症狀,進一步提升人體的元氣,達到養元的效果。
養元散中加入胡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胡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消食止痛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食少納呆等症狀,胡椒可起到溫陽散寒、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
- 引藥入脾:胡椒辛香,能引導藥力直達脾胃,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在養元散中,胡椒與其他藥材配伍,可協同作用,達到更佳的療效。
總體而言,胡椒在養元散中起著溫中散寒、引藥入脾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寒、消化不良等問題。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養元散主治:
- 洩瀉,飲食少進:方中糯米、山藥、雞頭實(芡實)均能健脾止瀉,蓮肉益氣固腸,合用可調理中焦虛弱所致之泄瀉、食慾不振。
- 女子宮虛冷,不孕:此方以補脾益氣為本,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氣足則衝任得養,子宮氣血充盈,故久服可改善虛寒不孕。
組成與治療原理
糯米(炒熟磨粉):
- 性溫味甘,補中益氣,《本草綱目》載其「暖脾胃,止虛寒泄痢」。炒後更增溫澀之性,助固腸止瀉。
- 作為主藥,奠定全方溫補脾胃之基。
蓮肉(去心):
- 甘澀平,歸脾腎心經,補脾止瀉、益腎固精,兼養心安神。
- 治脾虛久瀉,與糯米協同強化止瀉之效;其「益腎」特性間接助胞宮溫暖。
懷慶山藥:
- 甘平,補脾肺腎,尤長於健脾益氣,針對脾胃虛弱之食少便溏。
- 與蓮肉、芡實合為「健脾固腸三角」,標本兼顧。
大雞頭實(芡實):
- 甘澀平,補脾止瀉、益腎固精,專治脾虛久瀉及下焦不固。
- 《神農本草經》言其「主濕痹腰脊膝痛,補中除暴疾」,可見其固攝之功。
組方邏輯與推論
- 補脾為主,先天後天並調:全方以糯米為君,配伍山藥、蓮肉、芡實,集中補益脾胃,佐以芡實、蓮肉微入腎經,俾後天養先天。
- 甘溫澀斂:四藥皆甘味,溫性或平性,輔以澀味(蓮肉、芡實),符合「虛則補之,滑則固之」原則,尤宜脾虛失攝之泄瀉。
- 氣血生化有源:脾胃健則氣血充,衝任得養,故可用於子宮虛冷不孕,屬「間接溫胞」之法。
可能功效延伸
此方若長期服用,或可推論:
- 改善體質虛弱:甘平之品藥性平和,適於慢性虛損調理。
- 輕度補腎效果:藉健脾間接益腎,對腎氣不固之遺精、帶下或具潛在幫助。
- 養心安神:蓮肉去心後仍殘留寧心之效,或能緩和因脾虛所致之失眠。
總結
養元散以「健脾固腸」為核心,藥物平淡而配伍嚴謹,體現中醫「治瀉先實脾」與「求子先調中」的思路。其改善不孕的機理,在於通過補脾間接充盈氣血,非直接溫腎壯陽,適用於脾胃虛弱兼輕度下焦不固者。
傳統服藥法
糯米1升,蓮肉(去心)3兩,懷慶山藥3兩,大雞頭實3兩。
用糯米1升,水浸一宿,瀝乾燥,慢火炒令極熟,磨細羅過如灰面,將蓮肉、山藥、雞頭實碾末入米粉內。
每日清晨用1鐘,再入白糖2匙,或砂糖,用滾湯調食,其味甚佳,可以常食不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養元散,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五。 組成:糯米1升,蓮肉(去心)3兩,懷慶山藥3兩,大雞頭實3兩。 主治:脾胃病。
養元散, 出處:《紅爐點雪》卷二。 組成:糯米1升(水浸1宿,濾乾,慢火炒令極乾,爲細末),淮山藥3兩,芡實3兩,蓮肉3兩,胡椒末1錢。 主治:實脾,養胃氣。主治:久瀉,飲食少進。
養元散, 出處:《古今醫鑑》卷五。 組成:糯米1升(水浸1宿,濾乾燥,慢火炒令極熟),乾山藥少許,胡椒少許。 主治:滋補。主治:泄瀉,飲食少進。女人子宮虛冷,不能成孕,久服之,亦能懷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