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梔子仁丸方中包含梔子,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瀉火: 梔子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其可清泄肝膽實火,對於因肝膽火旺引起的目赤腫痛、口苦咽乾、煩躁易怒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利濕通淋: 梔子亦能利濕通淋,對於濕熱下注引起的尿路感染、小便不利、尿頻尿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
因此,梔子在梔子仁丸方中發揮著清熱瀉火、利濕通淋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梔子仁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酒渣鼻」及「肺熱鼻發赤瘰」,乃因肺胃熱盛或酒毒鬱熱上熏鼻面所致。酒渣鼻以鼻部潮紅、丘疹、血絲顯露為特徵,中醫歸因於熱鬱血分;而「赤瘰」指鼻部紅腫結塊,屬肺熱上攻、血滯成瘀之象。梔子仁性寒,能清肺胃實火、涼血解毒,契合此病機。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君藥:梔子仁
- 性味苦寒,歸心、肺、三焦經,具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本草綱目》載其「治吐血、衄血、赤瘡、酒皻鼻」。
- 肺開竅於鼻,肺熱上攻則鼻赤腫。梔子善清肺熱,兼能解血分鬱火,直接針對「鼻赤」病根。
輔佐:黃蠟
- 黃蠟(蜂蠟)性甘微溫,能和藥固形,緩和梔子寒性,避免苦寒傷胃。
- 其「收斂」之性可協助梔子斂瘡(赤瘰),且作丸劑基質,能延緩藥效釋放,適合上焦慢性熱證。
服用方法
- 「茶酒嚼下」:茶性涼助清熱,酒少量為引,通行血脈以散瘀滯(但需忌酗酒,免助熱)。
- 「半月效」說明此方緩圖,漸清血分伏熱,非速效之劑。
邏輯推理延伸功效
此方雖簡,但組方邏輯嚴密:
- 清熱與涼血並行:梔子解氣分、血分熱毒,從本源上抑制鼻部充血發炎。
- 劑型設計:黃蠟丸劑使藥力持久,契合酒渣鼻慢性病程;空腹服用(「空心」)增強吸收,直達病所。
- 潛在適應延伸:若見其他「血熱上浮」之症,如面頰紅斑、口舌生瘡,亦可能奏效,然須辨證屬肺胃熱盛者。
總結:梔子仁丸以單味梔子為主,簡潔針對肺熱鼻赤,佐黃蠟調和藥性,體現中醫「清上焦鬱熱」之大法,尤宜於熱邪不深、病勢纏綿之證。
傳統服藥法
梔子仁。
上為末,溶黃蠟等分和為丸,如彈子大。
空心茶酒嚼下。半月效。
忌酒、炙煿;忌辛辣之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酒渣癬
相同名稱方劑
梔子仁丸, 出處:《濟生》卷五。 組成:梔子仁。 主治:酒渣鼻。肺熱鼻發赤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