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正心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固本: 人參味甘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正心湯主治心神不安、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等症,人參可補益心氣,穩定心神,改善失眠症狀。
- 扶正祛邪: 人參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正心湯中常配合其他藥物,如酸棗仁、茯苓等,共同作用於心神,達到扶正祛邪,改善心神失調的功效。
總之,人參在正心湯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補氣固本、扶正祛邪,達到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的功效。
正心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補血: 熟地黃味甘性溫,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之效。正心湯主要用於心血不足、心神不安等症狀,熟地黃可以補充心血,使心脈充盈,心神安定。
- 潛陽固脫: 熟地黃性溫,可以潛陽固脫,防止血氣外洩。正心湯常用於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狀,熟地黃可以幫助安神定志,避免心神不寧。
正心湯中加入玄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玄參味苦性寒,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對於心火亢盛、血熱妄行所致的煩躁不安、心悸失眠等症狀,玄參能有效清熱降火,使心神安定。
- 滋陰潤燥,生津止渴: 玄參同時具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能夠補充心陰,緩解心火灼津所致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
因此,正心湯中加入玄參,可有效清熱瀉火、滋陰潤燥,從根本上解決心火亢盛、陰虛燥熱等問題,達到養心安神、改善心悸失眠的目的。
正心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滋陰潤肺: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心安神之效。正心湯常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心悸失眠等症狀,而麥門冬的滋陰潤肺作用有助於緩解心陰不足、心神不安的病症。
- 清熱降火: 麥門冬亦能清熱降火,對於心火亢盛、煩躁易怒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正心湯中往往還配伍其他清熱解毒的藥物,如黃連、黃芩等,麥門冬的加入可以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清熱降火的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正心湯中包含水菖蒲,乃因其具有開竅醒神、化痰止嘔的功效,用於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健忘、痰濁矇蔽心竅等症狀。
水菖蒲性溫、味辛,入心、脾經,其揮發油成分具有興奮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可改善神志不清、記憶力減退等問題。同時,其化痰止嘔的功效,能有效清除痰濁,解除痰濁對心神的阻滯,使心神安定,恢復正常功能。因此,正心湯中加入水菖蒲,旨在通過其開竅醒神、化痰止嘔的作用,達到安神定志、改善心神活動的效果。
正心湯中使用白芥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肺化痰:白芥子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正心湯主要用於治療心悸、失眠等症狀,而痰濁阻滯心竅是其病機之一,故用白芥子溫肺化痰,以改善心神不安的症狀。
- 通絡止痛:白芥子還具有通絡止痛的作用,可改善心脈瘀阻所致的心痛、胸悶等症狀。正心湯中常配合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如川芎、丹參等,共同達到通絡止痛的功效。
因此,白芥子在正心湯方中扮演著溫肺化痰、通絡止痛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改善心神不安、胸悶心痛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正心湯」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正心湯主治「心包之熱,身熱發狂」。
「心包」在中醫理論中為「心之外圍」,具保護心神、代心受邪之功。若熱邪侵襲心包,可致心神不寧,表現為身熱煩躁、言語錯亂、甚或發狂。此方旨在清心包之熱,兼養陰安神,以平息狂躁。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清熱涼血養陰
- 生地、麥冬:養陰清熱,涼血生津,針對熱邪耗傷陰液之證。
- 丹砂(硃砂):性寒重鎮,清心火、安魂魄,用於熱擾心神之狂躁。
化痰開竅醒神
- 膽南星、石菖蒲:化痰濁、開心竅。膽南星清熱化痰,石菖蒲芳香醒神,合用可解心包痰熱蒙蔽之證。
養血安神定志
- 當歸、棗仁、茯神:養血補心,安神定悸。當歸補血活血,棗仁養肝寧心,茯神健脾安神,共助心神得養。
- 遠志、五味子:遠志交通心腎,五味子斂心氣、安神志,二者協調心神不寧。
疏肝解鬱
- 鬱金:行氣解鬱,清心涼血,助疏泄肝鬱火熱,防氣滯化火擾心。
整體配伍思維
此方以「清熱養陰」為核心,結合「化痰開竅」與「養血安神」,標本兼治:
- 治標:清心包熱邪(生地、丹砂)、豁痰開竅(膽星、菖蒲)以平息狂躁。
- 治本:養陰血(麥冬、當歸)、安魂魄(棗仁、茯神)以固護心神。
- 兼顧氣機:鬱金疏肝解鬱,防氣鬱化火,助熱邪外達。
適用證候推論
除原文所述「身熱發狂」外,推測此方亦可用於:
- 熱病後期,餘熱未清、陰傷神擾之失眠譫語。
- 痰熱內蘊,兼陰血不足之心悸煩躁、言語錯亂。
- 情志不遂,肝鬱化火,上擾心包之證(如鬱證化火)。
此方體現中醫「清熱不忘養陰,祛邪兼顧安神」之治法,適用於熱擾心神而兼陰血耗傷之複雜病機。
傳統服藥法
生地、當歸、茯神、遠志、石菖蒲、膽星、棗仁、麥冬、鬱金、五味、丹砂。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滋陰降火的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正心湯, 出處:《辨證錄》卷四。 組成:人參1兩,熟地1兩,玄參2兩,麥冬2兩,菖蒲1錢,白芥子3錢。 主治:心包之熱,身熱發狂。
正心湯, 出處:《醫鈔類編》卷十四。 組成:生地、當歸、茯神、遠志、石菖蒲、膽星、棗仁、麥冬、鬱金、五味、丹砂。 主治:癲病,心血不足。
正心湯, 出處:《醫統》卷四十九。 組成:人參1錢,茯神1錢,當歸(酒洗)1錢,生地黃(酒洗)1錢,羚羊角(鎊)8分,甘草(炙)8分,酸棗仁(炒,研)8分,遠志(去心)8分。 主治:七情五志久逆,心風妄言妄笑,不知所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