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竅止氛湯

TIAN QIAO ZHI FE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三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熱 (1.67)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3%
胃經 20%
肝經 20%
肺經 12%
腎經 12%
心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填竅止氛湯中包含麥門冬,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 滋陰潤肺,清熱生津: 麥門冬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熱生津之效。方中以麥門冬配伍其他藥材,可有效緩解肺熱燥咳、口渴咽乾等症狀,滋潤肺陰,改善呼吸道黏膜的乾燥狀態,達到止氛之效。

二、 養心安神,寧神定志: 麥門冬亦能養心安神,使心氣平和,神志安定。配合方中其他藥材,可有效緩解心煩失眠、心悸不安等症狀,達到填竅之效。

總之,麥門冬在填竅止氛湯中扮演著滋陰潤肺、清熱生津、養心安神的角色,是方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填竅止氛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熟地黃味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的功效。此方治療的是肺虛氣虛,導致神志不清、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等症狀。熟地黃能滋補腎陰,並通過腎陰滋養心陰,從而緩解心悸、失眠等症狀,達到填竅止氛的效果。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填竅止氛湯中其他藥物如人參、黃芪等偏於補氣,而熟地黃則偏於補陰。兩者配合,陰陽互補,相輔相成,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整體虛弱狀態,提升療效。

填竅止氛湯中使用水菖蒲,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開竅醒神: 水菖蒲性溫,味辛,入心、脾、腎經,具有開竅醒神、化痰止咳的作用。方中加入水菖蒲,旨在開通心竅,醒神定志,改善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狀。
  2. 化痰止咳: 水菖蒲能化痰止咳,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有效解除因痰濁阻竅所致的咳嗽、氣喘、胸悶等症狀。

因此,填竅止氛湯中使用水菖蒲,旨在開竅醒神、化痰止咳,以達到治療神志不清、昏迷、咳嗽氣喘等症狀的目的。

主治功效


填竅止氛湯主治功效分析

填竅止氛湯 主要用於治療耳中出血,涓涓不絕的症狀。根據古文記載,此症罕見,但確實存在,且若不即時治療,可能危及生命。

組成分析:

  • 麥門冬(一兩): 滋陰潤燥、養肺生津。
  • 熟地黃(二兩): 補腎益精、滋養肝血。
  • 水菖蒲(一錢): 開竅醒腦、化溼解毒。

病機分析與治療原理:

古文認為耳為腎之竅,耳中出血的主要病機為腎虛。然而,血不從口鼻而出,卻從耳出,則與心包火有關。

  1. 腎虛火旺: 腎陰不足,導致虛火上炎。
  2. 心包引火: 心包與命門相通,胃為心包之子。當腎火旺盛,可能危及心臟與胃腑時,胃會將火邪引至心包,再由心包引導火邪上行至耳竅。
  3. 經絡捲土: 火邪沿經絡上行,所到之處,血液隨之而出,導致耳中出血不止。

治療原理:

填竅止氛湯的治療原理主要圍繞滋陰降火、填補腎精、引火歸原三方面展開:

  1. 滋陰降火: 方中重用熟地黃滋補腎陰,填補腎精,以釜底抽薪,從根本上消除虛火產生的根源。麥門冬滋陰潤燥,清心降火,協助熟地黃平息上炎之火。
  2. 引火歸原: 水菖蒲具有開竅之功,能夠引導心包之火下行,使其歸於本位。同時,菖蒲也能引領熟地、麥冬的藥效直達耳竅,發揮滋陰降火的作用。
  3. 協同作用: 三藥合用,既能滋補腎陰,又能平息心包之火,還能引火下行,使耳中出血得以迅速止住。

綜合分析:

填竅止氛湯的配伍精妙,針對耳中出血的病機,從根本上滋補腎陰,平息心包之火,並巧妙地運用菖蒲引火歸原,從而達到快速止血的目的。方中藥物劑量比例也頗為講究,重用熟地補腎,麥冬次之以清火,菖蒲少量以引導,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君臣佐使的用藥原則。

總結:

填竅止氛湯是治療耳中出血的有效方劑,其治療原理清晰,配伍精當,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傳統服藥法


麥冬1兩,熟地2兩,菖蒲1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滋陰補腎、活血化瘀、止血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耳中出血,涓涓不絕,流3日不止而人死。
  2.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虛火上炎。
  3. 本方有出血傾向的患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填竅止氛湯, 出處:《辨證錄》卷三。 組成:麥冬1兩,熟地2兩,菖蒲1錢。 主治:耳中出血,涓涓不絕,流3日不止而人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