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地黃湯

JIA JIAN DI HUA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9%
肝經 22%
肺經 22%
心經 14%
脾經 7%
胃經 3%
腎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加減地黃湯 」

地黃湯主要由生地黃、山藥、牡丹皮、山茱萸、茯苓、杜仲、續斷、五味子、阿膠組成。具有補益肝腎、滋陰涼血、安胎的功效。

  • 杜仲:具有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等功效。

  • 阿膠:具有補血、補氣、滋陰、止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安胎、潤燥、補血養肝等功效。

  •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牡丹皮: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 山藥: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

  • 山茱萸: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功效。

  •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五味子: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 續斷:具有補陽、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利水消腫、安胎、通經絡、止血等功效。

這些藥味合用,具有補益肝腎,滋陰涼血,安胎的作用。生地黃、山藥、山茱萸滋養肝腎,茯苓、杜仲健脾益氣,牡丹皮、五味子清熱涼血,阿膠、續斷補血養血。諸藥合用,共奏補益肝腎,滋陰涼血,安胎之功。

本方主要用於懷孕後,腎陰虧虛,火邪燥熱而導致胎兒煩躁不安。

傳統服藥法


生地汁、丹皮、赤芍、柏葉(炒)、桃仁(去皮尖)、茜草(炒)、白苓、化橘紅、甘草、木香(另研)。
茅根為引。

方劑組成解釋


  • 生地黃: 具有滋陰補腎、清熱涼血的功效。
  • 山藥: 具有補脾益氣、固腎澀精的功效。
  • 牡丹皮: 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散瘀的功效。
  • 山茱萸: 具有補腎益精、固精縮尿的功效。
  • 茯苓: 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的功效。
  • 杜仲: 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功效。
  • 續斷: 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續筋骨之力的功效。
  • 五味子: 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的功效。
  • 阿膠: 具有滋陰補血、止血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滋陰補腎、清熱除煩的功效,適合於妊娠期間出現煩躁不安、口乾舌燥、小便短赤等症狀的患者使用。
  • 本方中含有阿膠,阿膠具有滋陰補血、止血的功效,但也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因此,孕婦在使用本方時,應注意觀察自身的出血情況,如有出血加重,應立即停藥。
  • 本方中含有生地黃,生地黃具有涼血的作用,因此,孕婦在使用本方時,應注意避免與寒涼性食物同食,以免加重體內的寒涼之氣。

相關疾病


瘧疾胃腸出血流鼻血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地黃湯, 出處:《片玉心書》卷五。 組成:生地、黃芩、梔子仁、赤芍、鬱金。 主治:小兒五臟積熱所致鼻衄。

加減地黃湯, 出處:《症因脈治》卷四。 組成:熟地黃、牡丹皮、白茯苓、山茱萸、山藥、澤瀉、柴胡、白芍藥。 主治:少陰經瘧。

加減地黃湯, 出處:《類證治裁》卷八。 組成:生地、山藥、丹皮、萸肉、茯苓、杜仲、續斷、五味、阿膠。 主治:妊娠腎虧火燥而爲子煩者。

加減地黃湯, 出處:《幼科金針》卷上。 組成:人參、白朮、肉桂、熟地、白芍、鱉甲、杜仲、牛膝、丹皮、萸肉。 主治:病後虛熱。大病之後,日晡作熱,一交子分即涼者。

加減地黃湯, 出處:《醫鈔類編》卷七。 組成:生地汁、丹皮、赤芍、柏葉(炒)、桃仁(去皮尖)、茜草(炒)、白苓、化橘紅、甘草、木香(另研)。 主治:吐血初起,兼有外感,經用加減參蘇飲後,次用本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