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地黃湯

JIA JIAN DI HUA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9%
肝經 22%
肺經 22%
心經 14%
脾經 7%
胃經 3%
腎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加減地黃湯」方劑中使用「生地黃」的原因主要有二:

  1. 滋陰清熱: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降火、清熱涼血之效。方劑中加入生地黃,可滋養陰液,清熱解毒,緩解因陰虛火旺而引起的各種症狀。
  2. 養血補腎: 生地黃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如多醣、氨基酸等,具有養血補腎之功效。方劑中加入生地黃,可以改善腎陰不足、精血虧虛等症狀,起到滋補腎臟、促進血液生成的作用。

「加減地黃湯」方劑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腎: 山藥味甘性平,入脾、肺、腎經,具有滋陰補腎、健脾益肺之效。地黃性寒,滋陰之力強,但容易傷陽氣。加入山藥可以起到溫和補腎、緩解地黃寒性之功效,使補陰效果更佳,且能增強腎氣,更好地配合地黃滋陰。
  2. 健脾益氣: 山藥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功能,促進營養吸收,使地黃的滋陰功效更有效地發揮作用。此外,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健旺,才能更好地支持腎陰的充盈。

加減地黃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功效。對於地黃湯中滋陰補腎、涼血止血的功效,牡丹皮起到輔助作用,能更好地清熱解毒,緩解因熱毒瘀血所致的各種症狀。
  2. 制約地黃滋膩:地黃性寒,味甘,滋陰補腎,但過於滋膩,易於阻滯氣機。牡丹皮性寒,味苦,可起到制約地黃滋膩的作用,使藥性更加平衡,避免滋膩過度而導致脾胃不和。

總之,牡丹皮的加入使加減地黃湯的藥效更加全面,對於治療陰虛火旺、血熱妄行、瘀血阻滯等病症具有更好的效果。

加減地黃湯中加入山茱萸,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腎固精: 山茱萸性溫,味酸,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澀精氣的功效。地黃湯以滋陰降火為主,加入山茱萸可補腎陽,平衡陰陽,使滋陰效果更顯著,尤其適用於腎虛精虧、遺精滑精、腰膝酸軟等症。
  2. 斂陰止汗: 山茱萸具有斂陰止汗的功效,可防止地黃湯滋陰過度而導致汗出不止。對於陰虛盜汗、虛汗不止等症,山茱萸的加入有助於改善症狀,提高療效。

加減地黃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利濕,助運藥力: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方中地黃滋陰潤燥,但偏於滋膩,容易影響脾胃運化,而茯苓可健脾利濕,有助於脾胃運化,使藥力更易於吸收和發揮。
  2. 配伍地黃,相輔相成: 地黃滋陰潤燥,但偏於滋陰,容易導致脾胃虛弱。茯苓健脾利濕,可補脾益氣,與地黃相輔相成,既能滋陰潤燥,又能健脾利濕,使藥效更全面、更協調。

加減地黃湯中加入杜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固精:杜仲性溫,味甘苦,入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固精止遺的功效。地黃湯主治腎陰虛,而杜仲可補腎陽,陰陽調和,有助於提高腎臟功能,改善腎陰虛導致的腰膝痠軟、遺精滑精等症狀。
  2. 補益肝腎:杜仲不僅補腎,亦可補肝。肝腎同源,肝腎精血互生互養,杜仲補肝腎,可促進肝腎精血的生成,改善肝腎虛損導致的頭暈目眩、視力下降等症狀,與地黃湯的補腎益陰功效相輔相成。

「加減地黃湯」中添加「續斷」,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補益肝腎,強健筋骨:續斷性味甘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之功效。地黃湯本身以滋陰補腎為主,加入續斷可增強補益效果,尤其適用於肝腎不足,腰膝痠軟,筋骨乏力等症狀。
  2. 活血通絡,止痛消腫:續斷還有活血通絡、止痛消腫的作用,對於因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的腰腿疼痛、跌打損傷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續斷的加入不僅能增強「加減地黃湯」的補益功效,也能更有效地改善因肝腎不足、筋骨不健所導致的相關病症。

「加減地黃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是為了滋陰斂汗,並固攝精氣

地黃湯原本滋陰補腎,但若患者伴隨盜汗、虛汗等陰虛汗多症狀,則需加入五味子以收斂固澀,減少汗液流失。五味子味酸性收,能斂肺止汗,並可固攝腎精,防止腎氣外泄,與地黃湯的滋陰補腎作用相輔相成,加強療效。

此外,五味子還能改善心悸、失眠等症狀,進一步增強患者的體質,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加減地黃湯中加入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阿膠為驢皮製成,性平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潤燥止渴的功效。地黃湯本身主治陰虛內熱,而阿膠的加入能更有效地滋養陰血,緩解因陰虛所致的燥熱、心煩、口渴等症狀。
  2. 固本培元:阿膠具有補血養血之效,對於因血虛導致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乏力等症狀,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加減地黃湯中加入阿膠,有助於固本培元,增強機體抵抗力,從根本上改善陰虛體質。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加減地黃湯 」

地黃湯主要由生地黃、山藥、牡丹皮、山茱萸、茯苓、杜仲、續斷、五味子、阿膠組成。具有補益肝腎、滋陰涼血、安胎的功效。

  • 杜仲:具有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等功效。

  • 阿膠:具有補血、補氣、滋陰、止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安胎、潤燥、補血養肝等功效。

  •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牡丹皮: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 山藥: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

  • 山茱萸: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功效。

  •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五味子: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 續斷:具有補陽、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利水消腫、安胎、通經絡、止血等功效。

這些藥味合用,具有補益肝腎,滋陰涼血,安胎的作用。生地黃、山藥、山茱萸滋養肝腎,茯苓、杜仲健脾益氣,牡丹皮、五味子清熱涼血,阿膠、續斷補血養血。諸藥合用,共奏補益肝腎,滋陰涼血,安胎之功。

本方主要用於懷孕後,腎陰虧虛,火邪燥熱而導致胎兒煩躁不安。

傳統服藥法


生地汁、丹皮、赤芍、柏葉(炒)、桃仁(去皮尖)、茜草(炒)、白苓、化橘紅、甘草、木香(另研)。
茅根為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滋陰補腎、清熱除煩的功效,適合於妊娠期間出現煩躁不安、口乾舌燥、小便短赤等症狀的患者使用。
  • 本方中含有阿膠,阿膠具有滋陰補血、止血的功效,但也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因此,孕婦在使用本方時,應注意觀察自身的出血情況,如有出血加重,應立即停藥。
  • 本方中含有生地黃,生地黃具有涼血的作用,因此,孕婦在使用本方時,應注意避免與寒涼性食物同食,以免加重體內的寒涼之氣。

相關疾病


瘧疾胃腸出血流鼻血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地黃湯, 出處:《片玉心書》卷五。 組成:生地、黃芩、梔子仁、赤芍、鬱金。 主治:小兒五臟積熱所致鼻衄。

加減地黃湯, 出處:《症因脈治》卷四。 組成:熟地黃、牡丹皮、白茯苓、山茱萸、山藥、澤瀉、柴胡、白芍藥。 主治:少陰經瘧。

加減地黃湯, 出處:《類證治裁》卷八。 組成:生地、山藥、丹皮、萸肉、茯苓、杜仲、續斷、五味、阿膠。 主治:妊娠腎虧火燥而爲子煩者。

加減地黃湯, 出處:《幼科金針》卷上。 組成:人參、白朮、肉桂、熟地、白芍、鱉甲、杜仲、牛膝、丹皮、萸肉。 主治:病後虛熱。大病之後,日晡作熱,一交子分即涼者。

加減地黃湯, 出處:《醫鈔類編》卷七。 組成:生地汁、丹皮、赤芍、柏葉(炒)、桃仁(去皮尖)、茜草(炒)、白苓、化橘紅、甘草、木香(另研)。 主治:吐血初起,兼有外感,經用加減參蘇飲後,次用本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