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黃青白散

五黃青白散

WU HUANG QING BA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極寒 (0.1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心經 15%
大腸經 11%
胃經 11%
肺經 10%
脾經 10%
三焦經 6%
膀胱經 5%
腎經 3%
心包經 3%
小腸經 3%
膽經 2%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胃經
肺經
脾經
三焦經
膀胱經
腎經
心包經
小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五黃青白散中包含牛黃,主要因為其清熱解毒、開竅醒神的功效。

牛黃為牛膽結石,味苦、性寒,入心、肝經。其具有清熱解毒、開竅醒神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病神昏、驚厥、中風痰迷、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症狀。

五黃青白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神昏譫語、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狀,而牛黃的清熱解毒、開竅醒神功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狀,故而被列入方劑中。

五黃青白散中包含黃柏,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的功效。

黃柏味苦寒,歸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溼解毒的功效。其苦寒之性,能清泄內熱,尤其適用於熱毒蘊結,或溼熱交蒸所致的各種熱證。

五黃青白散爲清熱解毒之劑,其方中以黃柏清熱瀉火,並能燥溼解毒,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

五黃青白散中包含大黃,主要是利用其瀉熱通便的功效。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積、涼血、解毒之效。

方中以大黃為主藥,通過瀉熱通便,以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化瘀消積之目的。

此外,大黃還能促進腸道蠕動,有利於排出體內毒素,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

五黃青白散中加入「孩兒茶」,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孩兒茶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黃芩、黃連等相輔相成,增強清熱解毒之力。
  2. 涼血止血,散瘀止痛:孩兒茶亦有涼血止血、散瘀止痛的作用,可有效改善因熱毒引起的出血、疼痛等症狀,配合方中其他藥物如黃柏、白芷等,共同達到清熱涼血、消腫止痛的效果。

五黃青白散中包含黃連,主要有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的功效。五黃青白散主治溫熱病,黃連可有效控制病邪的熱毒,降低體溫,緩解熱盛煩躁等症狀。
  2. 燥濕止瀉: 黃連還具有燥濕止瀉的功效。五黃青白散中常加入黃連以治療濕熱下痢,幫助止瀉止痛,緩解腸胃不適。

總而言之,黃連在五黃青白散中起著清熱解毒、燥濕止瀉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溫熱病、濕熱下痢的效果。

五黃青白散中包含雄黃,主要原因如下:

  1. 解毒殺蟲: 雄黃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解毒殺蟲之效。方中以雄黃配伍其他藥物,能有效清除體內濕熱毒邪,並殺滅蟲毒,治療由濕熱毒邪引起的各種皮膚病。
  2. 抗炎止癢: 雄黃具有抗炎止癢的作用,能緩解皮膚病引起的紅腫、瘙癢等症狀。在五黃青白散中,雄黃的抗炎止癢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皮膚狀況。

五黃青白散中加入青黛,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青黛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生肌之效。方中五黃指黃連、黃柏、黃芩、大黃、梔子,皆為清熱瀉火之藥,而青黛可增強其清熱解毒之力,對於熱毒熾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涼血止血:青黛除了清熱解毒外,還有涼血止血的作用。方中加入青黛,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有效控制熱毒引起的出血症狀,例如鼻衄、咯血、吐血等。

五黃青白散中包含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燥濕: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止癢之效,可配合其他藥材,清熱解毒,緩解濕熱引起的各種症狀。
  2. 收斂止瀉: 白礬能收斂腸胃,止瀉止痢,對於濕熱下注引起的腹瀉,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五黃青白散中白礬的配伍,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建議諮詢專業醫師。

五黃青白散方劑中,包含「人中白」,其添加的理由如下:

  1. 清熱解毒: 人中白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針對五黃散所治之熱毒症狀,如口渴、咽痛、小便短赤等,發揮清熱解毒、利咽止渴的作用。
  2. 利濕退黃: 人中白能利濕退黃,對於五黃散所治之濕熱黃疸,可促進體內濕熱排出,緩解黃疸症狀,達到清熱利濕、退黃止癢的效果。

因此,人中白在五黃青白散方劑中,扮演著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提高藥效,達到更好的療效。

五黃青白散中加入冰片,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冰片性寒,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由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與其他清熱藥物配合,能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
  2. 開竅醒神,止咳化痰:冰片能開竅醒神,對於因熱毒矇蔽心竅引起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此外,冰片還有止咳化痰的功效,能有效緩解由熱毒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總而言之,五黃青白散中加入冰片,能有效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開竅醒神、止咳化痰等功效,配合其他藥物,能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五黃青白散」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載於古籍,主治「膿疱瘡」,屬中醫「黃水瘡」、「浸淫瘡」範疇,為濕熱毒邪蘊結皮膚所致。症見皮膚起膿疱、潰爛流黃水、瘙癢灼痛,或伴周圍紅腫。其功效以清熱解毒、燥濕斂瘡為主,以外敷形式直接作用患處,拔毒排膿、促進瘡面癒合。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藥物組成及分類

  1. 清熱解毒

    • 牛黃:苦涼,清心解毒,為涼血消腫要藥。
    • 川連(黃連):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黃柏:苦寒,瀉下焦濕熱,助黃連解毒。
    • 大黃:瀉火涼血,破瘀排毒,導熱下行。
    • 雄黃:辛溫有毒,殺蟲解毒,配伍寒藥制其溫性。
    • 青黛:鹹寒,清肝瀉火,涼血消斑。
  2. 收斂生肌

    • 兒茶:苦澀涼,止血斂瘡,促進創面癒合。
    • 枯礬:酸澀寒,燥濕止癢,收斂瘡口。
    • 人中白(人尿沉澱物):鹹寒,降火消瘀,清熱解毒。
  3. 通絡止痛

    • 冰片:辛香走竄,透皮散鬱火,止痛消腫。
  4. 賦形載藥

    • 香油:潤膚護瘡,助藥滲透。

(2)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 清熱為主,兼顧燥濕:以牛黃、黃連、黃柏、大青葉等苦寒藥直折火毒,針對濕熱膿瘡之病機核心。
  • 解毒殺蟲,防治感染:雄黃、青黛、人中白具抗菌殺蟲之效,古人雖無微生物概念,但經驗上用於化解「毒邪」。
  • 收斂防腐,促進癒合:兒茶、枯礬收濕斂瘡,減少滲出;冰片、香油助藥滲透,同時緩解疼痛瘙癢。

(3)現代可能機轉推測

從現代藥理看,方中多藥(如黃連、黃柏、大黃)含生物鹼及苷類,具廣譜抗菌、抗炎作用;雄黃、青黛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常見皮膚致病菌有抑制作用;枯礬、兒茶收斂吸附,減少組織液滲出,形成保護膜。全方通過抗感染、消炎、收斂等途徑,符合膿疱瘡的治療需求。


總結
「五黃青白散」以「清解濕熱毒邪」為綱,配伍層次分明,內含瀉火、燥濕、斂瘡、止痛四大方向,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思維,針對膿瘡「熱毒熾盛—濕濁壅滯—血肉腐敗」的病機鏈條逐層阻斷,堪稱皮膚熱毒瘡瘍的外用經典方。

傳統服藥法


牛黃1克,黃柏15克,大黃15克,兒茶15克,川連9克,雄黃9克,青黛9克,枯礬9克,人中白15克,冰片1克。
上為細末。香油調,外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五黃青白散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不宜服用。服用五黃青白散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五黃青白散,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牛黃1g,黃柏15g,大黃15g,兒茶15g,川連9g,雄黃9g,青黛9g,枯礬9g,人中白15g,冰片1g。 主治:膿皰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