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黃解毒散

NIU HUANG JIE D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極寒 (0.07)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9%
胃經 20%
肺經 20%
脾經 10%
大腸經 10%
肝經 8%
心經
胃經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牛黃解毒散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牛黃解毒散中包含多味藥性較為峻猛的藥材,如牛黃、黃芩、梔子等,容易造成藥性偏寒或燥烈。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過於強烈之功效,使藥物更平和,不易傷正氣。
  2. 增強療效: 甘草與其他藥材配合,能發揮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例如,甘草能增強黃芩清熱燥濕、解毒消炎的作用,還能緩解牛黃的燥烈之性,使藥效更為顯著。

牛黃解毒散中包含牛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開竅醒神: 牛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的功效。其能清心火、解熱毒,並能開竅醒神,對於熱病神昏、口渴煩躁、驚厥抽搐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 牛黃解毒散中其他藥材,如黃連、黃芩等,皆有清熱解毒功效,與牛黃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的作用。牛黃作為主藥,其清熱解毒之力更勝一籌,有助於藥效的提升。

牛黃解毒散中加入金銀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之功效。金銀花性寒,味甘,歸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功效。

在牛黃解毒散中,金銀花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能夠有效地清解外感熱毒,治療多種熱病,例如發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金銀花還能疏散風熱,對於風熱感冒引起的症狀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主治功效


牛黃解毒散主治功效分析

功效主治

根據古文記載,牛黃解毒散主治胎毒所致的各種皮膚疾患,包括:

  • 頭面生癩:頭部及面部出現的癩瘡。
  • 遍身癢痛不安,浸淫不癒:全身瘙癢疼痛,皮膚破損,瘡口久不癒合。
  • 眉煉瘡:眉毛部位的瘡瘍。
  • 疔腫:一種急性化膿性疾病。

治療原理

牛黃解毒散由甘草牛黃金銀花三味藥物組成。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清熱解毒理論。

  • 牛黃:為君藥,性味苦涼,入心、肝經,具有極強的清熱解毒、瀉火涼血之功,尤其擅長清解熱毒壅盛之證。在此方中,主要針對胎毒所致的熱毒病機。
  • 金銀花:為臣藥,性味甘寒,入肺、心、胃經,善於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涼血消腫,常用于各種癰腫疔瘡、丹毒、熱毒血痢等證。在本方中,輔助牛黃清解熱毒,並能針對皮膚疾患的紅腫熱痛等症狀。
  • 甘草:為使藥,性味甘平,入十二經,具有調和諸藥、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等多種功效。在本方中,一方面調和牛黃和金銀花的寒涼之性,防止其過於苦寒傷胃;另一方面也能增強清熱解毒之力。

三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功,從而達到治療胎毒所致的各種皮膚疾患的效果。

方劑組成解析

方劑組成依據《幼科証治準繩》:「生甘草(一兩),牛黃(五錢,膏粱之子必用之),金銀花(一兩)。各為末。每服二三分,乳汁調服。或用甘草煎膏為丸,芡實大。每一丸」。

  • 甘草一兩: 調和藥性並加強解毒效果。
  • 牛黃五錢: 為君藥,強力清熱解毒。其中特別強調"膏粱之子必用之",指出富貴人家的孩子,由於飲食豐厚,更容易積蓄熱毒,所以更需要使用牛黃來清解。
  • 金銀花一兩: 輔助牛黃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此方以牛黃為主,配伍金銀花和甘草,針對胎毒熱盛的病機,達到迅速清解毒邪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生甘草1兩,牛黃5錢(膏粱之子必用之),金銀花1兩。
上藥各為細末。
每服2-3分,乳汁調服。或用甘草煎膏為丸,如芡實大。每服1丸,白湯化下。外敷清金散亦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牛黃解毒散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劑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痲風 [漢生氏病]胎毒

相同名稱方劑


牛黃解毒散, 出處:《保嬰撮要》卷十二。 組成:生甘草1兩,牛黃5錢(膏粱之子必用之),金銀花1兩。 主治:胎毒,頭面生癩,或延及遍身,癢痛不安,浸淫不癒,及眉煉瘡,疔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