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毒即消丹
HUI DU JI XIAO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部全錄》卷四九六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寒 (0.22)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7%
心經 27%
胃經 18%
脾經 15%
大腸經 11%
肺經
心經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回毒即消丹中加入金銀花,主要源於其清熱解毒之效。
金銀花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的功效。其所含的綠原酸、木犀草苷等成分,能有效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生長,並促進機體免疫力。
回毒即消丹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癰疽腫毒、瘡瘍潰爛等症狀。金銀花在其中起著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有助於快速消退病竈,促進傷口癒合。
回毒即消丹方劑中含有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解毒的功效。回毒即消丹中含有多味藥材,性味各不相同,甘草可以起到調和各藥性,使藥性更協調,避免藥物相互拮抗,發揮最佳療效。
- 增強藥效: 甘草與其他藥材配伍,可以增強藥效,例如甘草與黃芪配伍,可以增強黃芪補氣的效果。在回毒即消丹中,甘草與其他藥材配伍,可以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回毒即消丹中包含人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扶正培本:回毒即消丹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氣血瘀滯所致的瘡瘍腫毒。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的功效,可以扶助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對抗毒邪,促進創口癒合。
- 調和藥性:方中其他藥物如黃連、黃柏等寒涼之品,容易傷及脾胃。人參性溫,可起到調和藥性,保護脾胃的作用,避免寒涼之品過度傷脾,確保藥效的充分發揮。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名「回毒即消丹」,主治「痘疹回毒」。痘疹(如天花、麻疹等)在古代小兒病症中屬危重之疾,若發疹後毒邪未盡,或正氣不足導致餘毒內蘊、疹發不暢(即「回毒」),易引發熱毒壅滯、疹點紫暗、身熱不退等症。本方旨在清解餘毒、扶助正氣,促使疹毒外散,防止內陷生變。
組成與邏輯推理分析
淨金銀花(5錢):
- 性味甘寒,屬清熱解毒要藥,尤擅透表解熱毒,能疏散痘疹鬱熱。因其輕清,既可透邪外出,又能防熱毒深入血分,符合「疹宜透發」之理。
生甘草(1錢):
- 甘平和中,既能助金銀花清熱解毒,又能調和諸藥、緩急護胃,減緩痘疹熱毒對氣陰的耗傷。
人參(2錢):
- 大補元氣,針對痘疹後期正氣耗損而設。正氣足則能托毒外透,避免毒邪內陷,尤其小兒氣弱,稍佐人參可助整體抗病力。
黑參(即玄參,3錢):
- 性味苦鹹寒,功能滋陰降火、解毒散結。痘疹熱毒易傷陰耗液,玄參可清營分餘熱、養陰津,助金銀花解深層熱毒,兼防熱灼陰傷之變。
治療原理綜述
此方以「清解兼扶正」為核心:
- 解毒透邪:金銀花為君,配伍生甘草,清透痘疹餘毒;玄參深入營分涼血解毒,共解熱毒壅滯之勢。
- 益氣托毒:人參補氣,助正氣驅邪外出,解決「毒滯因虛」之弊。
- 顧護陰液:玄參滋陰,防熱毒傷陰,合人參氣陰雙補,契合痘疹後期「餘毒未清、氣陰兩傷」之病機。
劑量與煎服法考量
- 金銀花量獨重(5錢),突出清解主力;人參用量謹慎(2錢),意在輔助非峻補。
- 煎取「3分」(約1/3藥汁),濃縮藥力,適合小兒服用,劑量輕靈而效專力捷,符合「1劑消大半,2劑全愈」的速效描述。
總體而言,本方結構簡潔,兼顧解毒、扶正、護陰三大方向,針對痘疹回毒的關鍵病機,體現中醫「祛邪不傷正」的辨證思維。
傳統服藥法
淨金銀花5錢,生甘草1錢,人參2錢,黑參3錢。
水2碗,煎3分,與小兒服之。1劑即消大半,2劑全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注意事項】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回毒即消丹, 出處:《醫部全錄》卷四九六。 組成:淨金銀花5錢,生甘草1錢,人參2錢,黑參3錢。 主治:痘疹回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