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白膠香散

NAN BAI JIAO XIA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6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心經 18%
肺經 18%
肝經 15%
胃經 14%
腎經 10%
大腸經 4%
脾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南白膠香散方中加入粟糠,主要原因有二:

  1. 燥濕止癢: 粟糠性味甘淡,具有燥濕止癢之效。對於濕疹、皮炎等皮膚病症,可輔助藥物祛除濕氣,止癢消腫。
  2. 吸收藥液: 粟糠質地疏鬆,可以吸收藥液,使其更容易滲透到患處,提高藥物療效。同時,粟糠還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皮膚表面的污垢和分泌物,有利於皮膚的清潔和康復。

南白膠香散中包含白膠香,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解毒消腫:白膠香具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對於外感風熱、咽喉腫痛、瘡瘍腫毒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南白膠香散多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白膠香的解毒消腫作用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行氣止痛:白膠香還具有一定的行氣止痛功效,可以緩解胸悶氣短、脘腹脹痛等症狀。南白膠香散中加入白膠香,可以起到行氣止痛的作用,增強其治療效果。

南白膠香散中添加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鎮驚安神: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腎經,具有鎮驚安神、收斂固澀之效。此方中,龍骨可與膠飴、白芷等藥材協同作用,緩解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狀。
  2. 固澀止汗: 龍骨能收斂固澀,對於盜汗、自汗等症狀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南白膠香散中,龍骨與白膠飴、香附等藥材相輔相成,可有效緩解因氣虛津虧而引起的汗出不止。

南白膠香散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緩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藥性、解毒緩和的作用。南白膠香散中其他藥材可能較為辛辣或燥熱,加入甘草可以中和其過於刺激的藥性,避免對人體造成負擔。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解毒生津等功效。與其他藥材配伍,可以增強其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甘草可以與膠香等藥材配伍,共同起到消炎止痛、止咳化痰的功效。

南白膠香散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乾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的作用。南白膠香散主要用於治療寒凝氣滯導致的胸痛、胃痛、腹痛等症狀,而乾薑的溫中散寒作用可以幫助緩解寒邪對臟腑的侵襲,促進氣血運行,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2. 助藥力:乾薑性溫,可以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南白膠香散中含有膠飴、白芷等藥物,這些藥物性偏寒涼,而乾薑的溫性可以起到調和藥性、協調藥力的作用,使藥物發揮最佳療效。

主治功效


南白膠香散主治功效分析

南白膠香散為治療脾胃虛寒所致久瀉、腹痛的經典方劑,其功效多見於歷代醫籍,如《衛生寶鑒》、《証治準繩‧類方》、《濟陽綱目》、《古今醫統大全》等。諸書記載雖略有差異,但核心主治功效皆為脾胃虛寒,滑腸久瀉,臍腹疼痛不止

方劑組成及治療原理分析:

方中藥物組成主要包括:粟糠、白膠香、龍骨、甘草、乾薑。不同文獻記載的藥物比例略有差異,但核心藥物未變。其治療原理如下:

  • 粟糠 (米殼): 多數文獻以「御米殼」入藥,經醋炒炮製。粟糠味甘,性平,具有健脾益胃,固澀止瀉的功效。 脾胃虛寒,運化失職,導致腸滑久瀉,粟糠能溫補脾胃,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從根本上改善腹瀉。醋炒的處理方式,能使其更易於吸收且溫性更柔和。

  • 白膠香: 行氣活血,消癥散結。脾胃虛寒常伴有氣滯血瘀,導致腹部脹痛。白膠香能疏通氣血,緩解疼痛,改善腹部不適。

  • 龍骨: 具有鎮靜安神、收斂固澀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引起的久瀉,龍骨能起到收斂止瀉的作用,同時也能安撫因疼痛而導致的精神不寧。

  • 甘草: 調和諸藥,益氣和中。甘草作為藥引,能調和諸藥的功效,並兼具益氣健脾的功效,協同其他藥物共同作用。

  • 乾薑: 溫中散寒,健胃消食。乾薑溫熱,能溫補脾胃陽氣,散寒止瀉,對於脾胃虛寒引起的症狀尤為重要。炮製的乾薑,藥性更溫和,減少刺激。

綜上所述,南白膠香散通過溫補脾胃、行氣活血、收斂止瀉等多重途徑,從根本上治療脾胃虛寒所致的滑腸久瀉、臍腹疼痛等症狀。方中藥物配合合理,相互協同,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方中溫補脾胃是主導思想,其他藥物則輔助其作用,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不同文獻中劑量的差異,可能與患者體質、病情輕重等因素相關,需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傳統服藥法


粟殼(去須蒂)4兩(醋炒), 南白膠香3分, 龍骨3分, 甘草(炙)7錢, 乾薑半兩(炮)。
上為粗末。
每服5錢,水1盞半,煎1盞,去滓溫服。
忌冷物傷胃。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南白膠香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八引《衛生家寶》。 組成:粟殼(去須蒂)4兩(醋炒),南白膠香3分,龍骨3分,甘草(炙)7錢,乾薑半兩(炮)。 主治:脾虛寒,滑腸久瀉,臍脹無休,疼痛無休止時。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