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飛龍阿魏化堅膏方中加入蟾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攻毒散結: 蟾酥性寒,味苦,具有攻毒散結、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寒凝血瘀、痰濁阻滯引起的癥結,蟾酥能有效化解,配合其他藥物,可促進病竈消散,緩解疼痛。
- 破瘀生新: 蟾酥具有較強的破血化瘀作用,能促進血行,消散瘀血,並有生肌長肉的功效。在化堅膏中,蟾酥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可促進組織修復,加速病竈癒合。
飛龍阿魏化堅膏中加入蜈蚣,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通絡止痛: 蜈蚣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祛風止痛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關節疼痛等症。
- 消腫散結: 蜈蚣有較強的抗炎作用,能消腫散結,適用於治療瘡瘍腫毒、瘰癧等症。
在飛龍阿魏化堅膏中,蜈蚣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能夠有效地發揮其通絡止痛、消腫散結的功效,幫助治療各種頑固性疼痛及腫塊。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飛龍阿魏化堅膏之傳統功效主治
此方主要針對「失榮症」(指氣血衰敗、局部腫硬如石之惡性腫瘍)、瘿瘤(甲狀腺腫瘤)、乳岩(乳腺癌)、瘰疬(淋巴結結核)等疾患。其特徵為病灶初起堅硬如石,皮色不紅,隨病程逐漸增大,或伴隨疼痛,或無明顯痛感,但尚未潰破者。此類病症多屬中醫「陰疽」「痰核」範疇,病機與痰瘀互結、毒壅經絡相關,治療側重「化堅消積」「通絡散結」。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1. 核心配伍結構
蟾酥丸藥末(原方未詳列,但蟾酥丸多含蟾酥、雄黃、麝香等)
- 蟾酥:辛溫有毒,善攻毒散结、通絡止痛,為「以毒攻毒」之代表,直擊堅硬腫物。
- 雄黃/麝香:助其解毒散結、開竅透絡,針對痰瘀深伏之病所。
金頭蜈蚣(炙黃去頭足)
- 性辛溫,專入肝經,善走竄搜風、攻毒破積,與蟾酥協同增強「逐瘀通絡」之力,針對頑固性結塊。
乾坤一氣膏(推測為通絡行氣之基礎膏方,可能含當歸、乳香、沒藥等)
- 作為載體,既能緩和蟾酥、蜈蚣之峻烈,又通過局部貼敷使藥力持續透達病所。
2. 外用機制推論
- 「化堅」作用:蟾酥與蜈蚣均具強烈毒性,外用可直接腐蝕、軟化堅硬腫物,並刺激局部氣血運行,打破痰瘀膠結狀態。
- 「從外透內」原理:紅緞攤貼(絲織物通透性佳),配合「重湯頓化」(隔水加熱),使藥性溫和滲透,逐層深入病灶。半月一換的週期,符合中醫「漸消緩散」的治療策略,避免過度刺激。
- 適應症選擇:針對「未破者」,因藥性峻烈,若已潰破則易傷正。皮色不紅屬陰證,此方辛溫走竄,正可溫化陰凝。
3. 與「失榮症」病機的對應
失榮症多因情志鬱結、痰毒內生,久則氣血耗傷。此方雖以毒攻毒,但透過外貼避開脾胃損傷,且「常貼保後無虞」暗示其有截斷病勢、防止惡化之效,符合古法「消未成之患」的預防思想。
總結
飛龍阿魏化堅膏以「毒藥攻積」為主軸,結合蟲類藥搜剔與膏藥緩釋特性,體現中醫外治「峻藥緩攻」的智慧。其邏輯在於:
- 以蟾酥、蜈蚣之毒性直接瓦解堅結;
- 借辛溫走竄之性破除陰寒凝滯;
- 透過持續給藥維持藥力,逐步消磨病灶。
此方設計針對痰瘀毒互結之重症,體現「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辨證思維。
傳統服藥法
蟾酥丸藥末1料,加金頭蜈蚣5條(炙黃,去頭足,研末)。
同入熬就乾坤1氣膏24兩,化開攪和。重湯內頓化,紅緞攤貼,半月1換。輕者漸消,重者亦可,不必停止,常貼保後無虞。
阿魏化堅膏(《金鑒》卷六十四)、飛龍化堅膏(《外科集腋》卷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飛龍阿魏化堅膏, 出處:《外科正宗》卷四。 組成:蟾酥丸藥末1料,加金頭蜈蚣5條(炙黃,去頭足,研末)。 主治:失榮症及癭瘤、乳岩、瘰癧,結毒初起堅硬如石,皮色不紅,日久漸大,或疼或不疼,但未破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