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蜈蚣散
DA WU GO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三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5.00)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00%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大蜈蚣散中包含蜈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蜈蚣的藥性: 蜈蚣性溫,味辛,具有通絡止痛、解毒消腫、殺蟲止癢等功效。其藥性與散劑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有助於治療風濕痹痛、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皮膚病等症狀。
- 蜈蚣的藥用價值: 中醫認為蜈蚣具有通經活絡的作用,能疏通經絡、活血化瘀,對於因經絡不通引起的疼痛,如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具有顯著療效。
主治功效
大蜈蚣散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症狀
大蜈蚣散主要用於治療破傷風,症見:
- 腰脊反張:腰部和脊柱向後彎曲,呈角弓反張狀。
- 四肢僵直:四肢肌肉僵硬,難以屈伸。
- 牙關緊閉:牙齒緊咬,難以張口。
- 口喎:口角歪斜。
- 遍身冷:全身發冷。
- 不知人:神志不清,昏迷不醒。
- 抽搦:抽搐。
治療原理
大蜈蚣散的治療原理基於中醫對破傷風病機的認識。破傷風是由於風毒之邪侵入機體,阻滯經絡,引動肝風所致。其病機主要有:
- 風毒侵襲,經絡阻滯:風毒之邪從創口侵入人體,侵襲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滯。
- 風邪化熱,引動肝風:風邪入裡化熱,熱盛生風,引動肝風,導致筋脈痙攣。
- 痰涎壅盛:風邪與痰濕相搏,壅塞經絡,加重病情。
大蜈蚣散的組成為:
- 蜈蚣:祛風通絡,解痙止痛,為君藥。
- 江鰾(魚鰾):有類似全蠍的功效,可祛風通絡,解痙止痛。在無江鰾時,可以全蠍代替。
- 左蟠龍(野鴿糞):祛風、化痰,炒煙盡後使用,以增強祛風通絡、解痙止痛的功效。
諸藥合用,共奏祛風通絡,解痙止痛之功。其中:
- 蜈蚣、江鰾(或全蠍):善於搜風通絡,解除筋脈痙攣,緩解腰脊反張、四肢僵直、牙關緊閉等症狀。
- 左蟠龍:協助蜈蚣、江鰾祛風通絡,並有化痰作用,可清除經絡中的痰濁,使氣血運行通暢。
綜合各藥的藥性及功效,大蜈蚣散能夠針對破傷風的病機,起到祛風解痙、通絡止痛的作用,從而緩解破傷風的各種症狀。
文獻支持
- 《類證治裁》:「如身冷牙噤,腰脊反張,四肢強直,急服全蠍散,或大蜈蚣散。」
- 《雜病源流犀燭》:「凡破傷風有口噤身強直者(宜玉真散)。有發熱紅腫風邪,欲傳經絡而未深入者(宜水調膏)。有腰脊反張,四肢僵直,牙噤口喎,遍身冷,不知人者(宜全蠍散、大蜈蚣散)。」
- 《兒科萃精》:「(六)抽搦反張者,古法主大蜈蚣散。」
- 《濟陽綱目》:「蜈蚣散,治破傷風,搐搦,角弓反張。」
傳統服藥法
蜈蚣2條,魚鰾(炒)5錢,左蟠龍(即野鴿糞,炒煙盡)5錢。
上為末。
每服2錢,防風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牙齦腫脹痛牙齒緊閉口張不開
相同名稱方劑
大蜈蚣散,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三。 組成:蜈蚣2條,魚鳔(炒)5錢,左蟠龍(即野鴿糞,炒煙盡)5錢。 主治:破傷風,腰脊反張,四肢僵直,牙噤口,遍身冷,不知人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