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蚤休散中加入蜈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驅蟲止癢:蜈蚣性寒,有毒,善於驅除蟲類,可治療因蟲咬引起的皮膚病,如疥瘡、濕疹等。蚤休散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瘙癢,蜈蚣的驅蟲止癢功效可以起到輔助作用。
- 活血化瘀:蜈蚣有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局部組織充血。蚤休散中加入蜈蚣,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有利於改善皮膚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蚤休散之傳統功效分析
此方主治「一切惡疔」,屬中醫外科範疇。「惡疔」指毒性劇烈、發展迅速的疔瘡腫毒,多因熱毒熾盛、氣血瘀滯而成。古籍中「疔」為火毒結聚之症,其勢兇險,可伴紅腫熱痛,甚則化膿潰爛。蚤休散外敷,旨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阻截毒邪蔓延。
組成與藥理邏輯
蚤休(七葉一枝花)
- 性味苦寒,歸肝經,專清熱解毒、消腫定痛,為治瘡毒要藥。
- 其有效成分(如甾體皂苷)具抗炎、抑菌作用,可局部抑制病原微生物,減輕炎症反應。
- 曬乾研末使藥性濃縮,利於外敷時直接作用患處。
菊花露調蜜
- 菊花露:性甘微寒,清熱解毒,助蚤休透散熱毒;其揮發成分可能促進皮膚吸收。
- 蜂蜜:具黏附性,能調和藥末成膏,兼有潤膚、緩和刺激之效,並能抑菌防腐。
治療原理推論
- 協同清熱:蚤休苦寒瀉火為主,菊花露為輔,增強解毒透邪之效。
- 局部攻毒:直接外敷使藥力集中,針對疔瘡熱毒鬱結之病機,阻斷毒邪擴散。
- 物理調護:蜂蜜形成保護層,減少患處摩擦,避免繼發感染。
此方設計簡煉,體現中醫「截毒於外」的思維,以單味主藥配引經佐使,適用於熱毒初起未潰之證。
傳統服藥法
蚤休不拘多少(曬乾,研末)。
上藥用菊花露同蜜調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蚤休散, 出處:《藥奁啓秘》。 組成:蚤休不拘多少(曬乾,研末)。 主治:疔瘡腫疼。
蚤休散, 出處:《青囊全集》卷下。 組成:蚤休(即血山7兜)、飛天蜈蚣(草名紅馬鞭草,覆地形似蜈蚣者)、鮮水晶花苗、并(木兜)(均收存陰乾聽用)。 主治:取汗解表。主治:一切惡疔。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