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凝真丹中包含益智仁,主要原因有二:
一、益智仁性味甘平,入脾經,具有健脾益智、寧心安神之功效。凝真丹主治心腎不交,虛煩失眠、健忘心悸等症,而益智仁的益智安神之效,可輔助治療心神不寧,改善睡眠質量。
二、益智仁亦可補脾益氣,增強脾胃功能。凝真丹方中常配伍補氣養血之品,益智仁的健脾作用,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增強補益效果,使治療更為全面。
總之,益智仁在凝真丹方中起到了健脾益智、寧心安神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功效,達到治療心腎不交,改善睡眠質量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凝真丹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治「三丹不凝結」所致諸證。古代丹道醫學將人體精氣神歸納為「三丹」體系:
- 上丹不凝(腦髓失養):症狀以鼻竅不固(清涕不止)、頭面陽氣虛弱(昏疼、易感冒)為主,屬肺脾氣虛,清陽不升。
- 中丹不凝(心脾兩虛):表現為氣血耗散(自汗、心悸)、神志不安(健忘驚惶)、運化失職(食慾不振),屬心脾失調。
- 下丹不凝(腎精不固):見於下元虛損(遺精白濁)、形神失養(面黃消瘦)、情志抑鬱,屬腎氣不攝,精關鬆弛。
組成與治療原理剖析
全方僅用益智仁一味,透過炮製與給藥途徑的差異,分治三丹:
- 治上丹(搐鼻法):煨製益智仁辛香溫通,搐鼻可醒竅祛寒。鼻為肺竅,此法直接提振上焦陽氣,驅散寒濕痰涕,改善頭面氣血循環。
- 治中丹(醋製丸劑):醋性收斂,浸製後增強益智仁固澀之性,丸劑緩行脾胃。其辛溫入脾,酸收入心,能溫中焦、斂汗液、安神志,契合心脾兩虛之病機。
- 治下丹(鹽製丸劑):鹽水炮製引藥下行,益智仁本歸腎經,鹽製後強其溫腎固精之效。鹽湯送服更助藥力直達下焦,收攝腎氣,止遺濁、充形神。
邏輯歸納
此方體現「一藥三變」的治法智慧,透過炮製與給藥途徑的轉換,使單味藥物產生「上宣、中補、下固」的差異化作用:
- 核心藥性:益智仁辛溫,傳統認為能溫脾腎、攝精唾,其芳香之氣可開竅醒神。
- 分層論治:煨製取其氣輕上行,醋製斂中焦,鹽製沉下焦,符合「肺宜辛、脾宜甘、腎宜鹹」的五行配伍思維。
- 治療原理:針對三丹失調皆屬「陽氣不固」的根本,透過溫通、收澀兩法,調節氣機升降與精氣封藏,使「真氣凝結」而諸證自癒。
傳統服藥法
益智仁2兩。
治上丹不凝結,用餅餑藥,搜面裹煨,令面焦,去面,為細末。
每用少許搐鼻中。久用,清涕自止。治中丹不凝結,酸醋浸益智仁三宿,焙乾,為細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鹽湯送下。治下丹不凝結,以鹽水浸益智仁三宿,焙乾,為細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凝真丹, 出處:《簡易》引《诜诜書》(見《醫方類聚》卷一四九)。 組成:益智仁2兩。 主治:治丈夫三丹不凝結,致真氣不固,精清精滑,飲食不美,四肢怠情,昏困嗜卧。上丹不凝結,則常多感冒,鼻流清涕,頭目昏疼。中丹不凝結,則發熱自汗,心悸驚,恍惚健忘,不能飲食。下丹不凝結,則真氣不固,夢遺白濁,胸中短氣,面黃體虛,形瘦瘁,情思不樂,飲食減少,驚悸恍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