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瘀丹

化瘀丹

HUA YU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中性 (0.9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脾經 23%
心經 15%
胃經 11%
肺經 11%
大腸經 3%
小腸經 3%
三焦經 3%
肝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化瘀丹中使用當歸尾,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止痛止血: 當歸尾藥性偏溫,善於活血化瘀、止痛止血,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經閉痛經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引血下行,消腫止痛: 當歸尾具有引血下行的作用,能將瘀血引導至下焦,並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因此,化瘀丹中使用當歸尾,可起到活血化瘀、止痛止血,並引血下行消腫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瘀血導致的各種病症。

化瘀丹中包含赤芍,主要有以下原因:

  1. 活血化瘀: 赤芍性寒,入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其能有效地促進血液循環,清除瘀血,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明顯的療效。
  2. 涼血止痛: 化瘀丹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赤芍的涼血止痛作用,可以緩解疼痛,減輕炎症,配合其他藥材,增強化瘀止痛的效果。

化瘀丹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行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止痛的功效。其能疏肝理氣,緩解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瘀血消散。
  2. 活血化瘀:香附能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吸收,加速傷口癒合,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化瘀止痛的效果。

香附與其他藥材配伍,協同作用,可有效改善瘀血癥狀,促進身體恢復。

化瘀丹中加入延胡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延胡索性味辛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其有效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有助於消除瘀血、消腫止痛,配合其他藥材,可增強化瘀丹的活血化瘀功效。
  2. 疏肝解鬱:延胡索亦可疏肝解鬱,對於因氣鬱而導致的瘀血阻滯,具有緩解作用。化瘀丹常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氣鬱往往是導致瘀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延胡索的加入有助於疏通氣機,促進血液流通,進一步達到化瘀止痛的目的。

化瘀丹中加入蘇木,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的功效。

蘇木性味苦、甘,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其有效成分蘇木素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環,促進血液流通,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瘀斑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因此,化瘀丹中加入蘇木,可增強方劑活血化瘀的功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癥狀,達到治療目的。

化瘀丹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紅花味辛、性溫,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散瘀止痛、通經止痛之效。其藥性溫和,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效清除瘀血,緩解疼痛。

在化瘀丹中,紅花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可更好地發揮其化瘀止痛的效果,適用於瘀血阻滯所致的各種病症。

化瘀丹中加入澤蘭,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澤蘭性味辛溫,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其藥性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利水消腫:澤蘭還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化瘀丹中加入澤蘭,可以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減少水腫,進一步緩解瘀血所致的腫脹疼痛。

綜上所述,化瘀丹中加入澤蘭,能夠起到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的功效,協同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疾病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化瘀丹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胃痛,痛不移處,爲死血」,意指胃脘疼痛固定不移,屬中醫「瘀血胃痛」範疇。古人認為此類疼痛因瘀血阻滯胃絡所致,特點為痛如針刺、痛處拒按、病程纏綿,常伴面色晦暗、舌質紫暗等瘀血徵象。方名「化瘀」直指其活血祛瘀之核心作用,針對「死血」(陳舊瘀血)這一病機關鍵。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1. 活血祛瘀為君

    • 歸尾、赤芍、紅花、蘇木協同破血行瘀。歸尾善通血絡,赤芍涼血散瘀,紅花活血通經,蘇木專攻跌僕瘀滯,四藥合用,力克胃絡瘀阻。
    • 酒軍(酒製大黃)既可活血,又能導瘀下行,取「瘀血不祛,新血不生」之意,兼防瘀久化熱。
  2. 行氣止痛為臣

    • 香附、元胡疏肝理氣,氣行則血行。香附為「氣中血藥」,解肝鬱以助血運;元胡專功止痛,古人謂其「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直接針對瘀痛。
  3. 佐使藥增效

    • 澤蘭活血利水,防瘀久濕聚;甜酒(或煎藥時兌入)溫通行血,助藥勢直達病所。全方以酒為引,增強辛散溫通之性,契合「血得溫則行」的治療原則。

治療原理總結:
此方以「氣血並調」為框架,通過破血藥群攻逐瘀滯,佐理氣藥疏通氣機,配合酒性溫通,共奏「化瘀止痛」之效。其組方思路體現了中醫「不通則痛」與「久病入絡」的理論,尤其適用於氣滯血瘀型胃痛,或跌打損傷後瘀血內停導致的頑固疼痛。

傳統服藥法


歸尾、赤芍、香附、元胡、蘇木、紅花、酒軍、澤蘭、甜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化瘀丹, 出處:《醫學集成》卷三。 組成:歸尾、赤芍、香附、元胡、蘇木、紅花、酒軍、澤蘭、甜酒。 主治:胃痛,痛不移處,爲死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