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清肺補陰湯中加入天門冬,主要是針對肺陰不足所致的燥熱症狀。
天門冬味甘、微苦,性寒,入肺、腎經。其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降火、生津止渴之功效。對於肺陰不足所致的燥熱、咳嗽、咽乾、口渴、心煩失眠等症狀,天門冬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此外,天門冬與方劑中的其他藥材,如麥冬、生地黃等,共同發揮滋陰清熱、生津潤燥的作用,達到治療肺陰不足的目的。
清肺補陰湯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原因有二:
- 滋陰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能滋陰潤肺、清心除煩。對於肺陰不足、燥熱咳嗽、咽乾口渴等症狀,麥門冬可起到滋潤肺部、清熱解毒的作用,與清肺補陰湯的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 養陰生津:麥門冬具有養陰生津的作用,能緩解津液不足引起的口渴、乾燥等症狀。清肺補陰湯本身針對肺陰不足的症狀,而麥門冬的養陰生津作用可以更有效地緩解這些症狀,提高療效。
清肺補陰湯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基於其清肺降氣、宣肺止咳的功效。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能清肺熱、化痰止咳,且能利水消腫,對於肺熱咳嗽、痰多粘稠、胸悶氣喘等症狀有較好療效。
此外,桑白皮還能涼血解毒,對於肺熱引起的皮膚瘡瘍、咽喉腫痛等症狀也有輔助作用。因此,清肺補陰湯中加入桑白皮,有助於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涼血解毒,達到治療肺熱咳嗽、氣喘等症狀的效果。
清肺補陰湯中加入川貝母,是因其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功效。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能清肺熱,化痰液,對於燥熱傷肺、痰熱咳嗽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
此外,川貝母還有潤肺止咳的作用,可以緩解肺燥咳嗽、乾咳少痰等症狀。清肺補陰湯本身偏於滋陰潤燥,加入川貝母更能增強其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效果,使藥效更加全面。
清肺補陰湯中加入枇杷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肺化痰: 枇杷葉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肺熱、化痰止咳的功效。清肺補陰湯主要用於治療肺熱燥咳、咽乾口渴等症狀,枇杷葉能有效緩解肺熱,並促進痰液排出,達到清肺止咳的效果。
- 潤肺止渴: 枇杷葉富含水分,且性寒,能滋陰潤肺、生津止渴。清肺補陰湯針對肺陰不足、津液虧損所致的燥咳、咽乾等症狀,枇杷葉能補充津液,緩解乾燥,達到潤肺止渴的目的。
因此,清肺補陰湯中加入枇杷葉,不僅能清熱化痰,還能潤肺止渴,有助於全面改善肺熱燥咳、咽乾口渴等症狀。
清肺補陰湯中加入地骨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地骨皮性寒,味甘,歸肺、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對於熱病傷陰、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地骨皮能有效清熱解毒,滋養陰液,緩解症狀。
- 補陰生津:清肺補陰湯主治肺熱傷陰,症狀包括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地骨皮能滋養陰液,生津止渴,緩解陰虛津傷所致的口渴、皮膚乾燥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補陰潤肺的功效。
清肺補陰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斂肺止咳: 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斂肺止咳、生津潤燥之效。肺陰虧虛者,常伴隨乾咳、少痰或痰黏難咳,五味子可收斂肺氣,滋養肺陰,緩解咳嗽症狀。
二、滋腎固精: 五味子還可滋腎固精,對於肺陰不足導致的腎陰虛也有補益作用。腎陰不足可影響肺氣的運行,進一步加重肺陰虧虛。五味子補腎陰,可間接改善肺陰虧虛,提升療效。
清肺補陰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 滋陰柔肝: 白芍味甘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之效。肺燥津傷,容易引起肝火上炎,白芍可滋陰降火,緩解肝火對肺部的燥熱侵襲。
- 緩解燥咳: 白芍具止咳平喘之功,能緩解肺燥引發的乾咳、痰少、咽喉乾燥等症狀。與其他清肺潤燥藥材搭配,能更好地滋養肺陰,促進肺部功能恢復。
清肺補陰湯中加入鱉甲,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滋陰清熱:鱉甲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清熱、涼血解毒之效。對於肺陰不足,熱邪犯肺所致的咳嗽、咯血、咽乾口渴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 軟堅散結:鱉甲亦有軟堅散結之功效,有助於化解肺部痰飲、瘀血,促進肺氣宣降,恢復肺部正常的呼吸功能。
因此,清肺補陰湯中加入鱉甲,可有效地滋陰清熱,軟堅散結,達到治療肺陰不足、熱邪犯肺等症狀的目的。
清肺補陰湯為一方用於治療肺虛有熱、陰虛火旺等症狀的中醫方劑。其組成成分中有輕粉,這是一種含有汞的無機化合物。輕粉在古代中醫學中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因而被用於多種方劑之中。
然而,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輕粉中的汞成分對人體有毒性,長期或過量使用可能引發汞中毒,造成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和腎臟等多個器官的損害。由於此風險,現代中醫臨床已極少使用含輕粉的方劑,且對於必須使用的特殊情況,也會嚴格控制劑量並密切監測患者反應。
因此,在使用清肺補陰湯時,應遵循醫師指導,根據具體病情來調整配方,必要時可尋求替代品來取代輕粉,以減少潛在的健康風險。現代中醫更傾向於採用安全性更高的藥材來達到同樣的治療效果,確保患者安全與療效兼顧。
清肺補陰湯中加入車前子,主要考量其利水滲濕之效。
車前子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肺熱津傷,常導致痰液黏稠難咳,而車前子能利水滲濕,使痰液稀釋易咳,有助於清熱解毒,達到清肺補陰之效。
此外,車前子還能清肺熱,緩解燥熱咳嗽,配合其他藥物,可有效緩解肺熱燥咳、痰稠難咳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清肺補陰湯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治「肺陰虛內熱」,乃肺陰虧耗、虛火內熾之證。肺部津液不足,失於濡潤,症見乾咳少痰、痰黏難咯、口乾咽燥;陰不制陽則生內熱,可見午後潮熱、顴紅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等。其病機關鍵為肺體陰虛、虛熱內擾,故治法當以滋養肺陰、清降虛熱為主。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
- 天冬、麥冬:甘寒質潤,雙補肺胃之陰,為養陰清肺要藥,共為君藥。
臣藥:
- 桑白皮、地骨皮:清瀉肺中伏火,地骨皮兼退陰分虛熱,助君藥清熱存陰。
- 貝母、枇杷葉:潤肺化痰止咳,肅降肺氣,針對陰虛痰黏之咳。
佐藥:
- 鱉甲:滋陰潛陽,清退骨蒸勞熱。
- 五味子:斂肺止咳,固表止汗,防陰液耗散。
- 白芍(炒):斂陰和血,抑肝火犯肺(佐金平木)。
- 蘇子:降氣化痰,使肺氣肅降有權。
- 車前子:利水泄熱,導虛熱下行,給邪以出路。
配伍特點:
全方以「甘寒養陰」為本,佐以「清透虛熱」,標本兼顧。滋潤中寓清瀉,斂降中兼疏利,使陰復熱退、肺氣清肅。
- 潤燥組合:二冬配貝母、枇杷葉,滋陰潤燥化痰。
- 清透組合:桑皮、地皮配鱉甲,清透陰分伏熱。
- 斂降組合:五味、白芍配蘇子、車前,斂肺氣而導熱邪。
推論可能功效
除主治肺陰虛咳嗽外,依據組方思路,可能適用於:
- 肺癆初期陰虛火旺之咳血、盜汗。
- 久咳傷陰,痰少咽癢之慢性咳嗽。
- 肝肺陰虛火升之頭暈目乾(白芍、鱉甲平肝)。
此方體現「清補並用」之法,兼顧肺之宣肅功能,非純滋膩填補,適合陰虛夾熱而兼輕度痰氣不暢者。
傳統服藥法
天冬、麥冬、桑白皮、貝母、枇杷葉、地骨皮、五味子、白芍(炒)、鱉甲、蘇子、車前子。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肺潤燥、養陰生津的作用,適合肺陰虛內熱所致的肺部疾病。但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清肺補陰湯, 出處:《證因方論集要》卷一。 組成:天冬、麥冬、桑白皮、貝母、枇杷葉、地骨皮、五味子、白芍(炒)、鱉甲、蘇子、車前子。 主治:肺陰虛內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