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參歸轉天湯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固本: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生津止渴等功效。參歸轉天湯多用於體虛乏力、氣血不足、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人參可補益元氣,提高機體抵抗力,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 協調藥性:方中其他藥物如當歸、熟地等偏於滋陰養血,人參的補氣作用可以平衡藥性,避免過於滋膩,使藥效更佳。
參歸轉天湯中的當歸,主要由於其在中醫中的多重重要性。首先,當歸被譽為“血中之聖藥”,其主要功能是補血和活血,能夠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液生成。在女性生理特點上,當歸特別適合於調經和緩解經期不適,對於因虛血所引起的疲勞和麪色蒼白有良好的補益效果。此外,當歸還具有調和脾胃的功效,有助於增強消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
在參歸轉天湯的方劑中,當歸的添加不僅強化了整體的補氣養血效果,還能增強整體方劑的協同作用,使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能夠更快恢復元氣,達到調整身體平衡的目的。因此,當歸成為這一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體現了中醫藥對於人體機能的深刻理解和應用。
參歸轉天湯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 川芎具有行氣活血、通經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頭部供血不足,對於因血瘀凝滯導致的頭暈目眩、頭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疏風散寒,解表止痛: 川芎還具備疏散風寒、解表止痛的作用,能有效緩解因風寒襲表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總而言之,川芎在參歸轉天湯中起著活血化瘀、疏風散寒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頭部氣血循環,緩解頭痛等症狀。
參歸轉天湯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通絡,引藥下行: 川牛膝性溫,味苦,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絡、引血下行之效。參歸轉天湯以補氣養血為主,川牛膝可輔助藥力下達血海,促進氣血運行,改善下焦虛寒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
- 祛瘀止痛,助補益效: 川牛膝還具有祛瘀止痛之效,可緩解經期疼痛,並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增強補氣養血的效果。
參歸轉天湯中加入升麻,主要原因如下:
- 升陽散寒: 升麻性味辛涼,具有升散、發汗、解表之功效,可助人參、黃芪等補氣藥向上升發,散寒解表,緩解氣機鬱滯、寒邪入侵所致的胸悶、心悸、頭痛、四肢無力等症狀。
- 疏通氣機: 升麻亦有疏通氣機之效,可協助當歸活血化瘀,改善氣血運行,促進氣血流通,從而緩解因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因此,升麻在參歸轉天湯中發揮着昇陽散寒、疏通氣機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增強方劑的治療效果。
參歸轉天湯中加入附子,乃因其具有回陽救逆之功效,針對氣虛陽衰之症,起到溫補陽氣、振奮心陽的作用。
方中參、歸補氣血,但若氣虛陽衰,補氣血之力不足,需佐以附子溫陽助氣,使氣血運行通暢,轉寒回陽。附子辛熱,入心、腎經,可溫煦脾腎之陽氣,改善畏寒肢冷、面色蒼白等症狀,使患者恢復元氣,轉危為安。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參歸轉天湯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婦人氣血兩虛,臨産之際,橫生倒産,手足先出,其兒身不下者」,意指產婦因氣血不足,無力推動胎兒正常娩出,導致胎位異常(橫產、倒產),或胎兒手足先露、身體滯留於產道。中醫認為,分娩需靠母體氣血充盈以「轉胎」(調整胎位)與「催生」(助產推進)。氣虛則推動無力,血虛則潤滑不足,故需大補氣血為本,兼以溫陽舉陷、活血下胎。
組成藥物之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補氣血以助產力
- 人參:大補元氣,提振母體推動力,解決「氣虛不運」之弊。
- 當歸:養血活血,既能補產婦血虛,又助潤滑產道,協調「血足則胎滑」之理。
- 川芎:活血行氣,與當歸搭配(取「芎歸湯」之意),促進子宮收縮與氣血流通。
2. 溫陽舉陷以轉胎
- 附子:溫補腎陽,助人參提振一身之陽氣。陽氣足則胞宮得溫,可增強產力並改善寒凝血滯之胎滯。
- 升麻:升舉陽氣,與附子協同提振下陷之氣機,助胎位回正(「轉天」之名或喻「扭轉胎位」之力)。
3. 引血下行以下胎
- 牛膝:活血通經,引血下行,與升麻形成「一升一降」之勢,既能升提氣血以正胎位,又能導血下行以催產,共奏「轉胎順產」之效。
全方配伍思維
此方以「補氣血」為核心,結合「溫陽—升提—降引」三法:
- 氣血充盛(參、歸、芎)為基礎,使母體有力推動;
- 陽氣振奮(附、升)改善寒凝氣陷,助胎位回正;
- 升降相因(升麻舉氣、牛膝降血)調節氣機,促成胎兒娩出。
全方體現「虛者補之,陷者舉之,滯者通之」的產科急救思路,針對氣血兩虛兼氣機失調之難產標本兼治。
傳統服藥法
人參、當歸、川芎、牛膝、升麻、附子。
大補氣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參歸轉天湯, 出處:《顧氏醫徑》卷四。 組成:人參、當歸、川芎、牛膝、升麻、附子。 主治:大補氣血。主治:婦人氣血兩虛,臨産之際,橫生倒産,手足先出,其兒身不下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