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孺丸

保孺丸

BAO R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5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肺經 16%
肝經 12%
心經 8%
大腸經 8%
胃經 8%
三焦經 6%
心包經 6%
膽經 6%
腎經 6%
脾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胃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膽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保孺丸中加入鱉甲,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1. 滋陰降火:鱉甲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之效。適用於陰虛火旺、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病症,如口乾舌燥、心煩失眠、潮熱盜汗等,可起到滋陰降火、清熱解毒的作用。
  2. 軟堅散結:鱉甲具有軟堅散結的功效,可以改善因瘀血阻滯或痰濕凝結所致的腫塊,如瘰癧、癭瘤等。對於兒童體內積聚的痰濁,鱉甲能起到消散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孩子的體質,增強抵抗力。

保孺丸方中加入柴胡,主要是針對其疏肝解鬱、退熱解表的作用。

  1. 疏肝解鬱: 保孺丸用於治療小兒肝氣鬱滯所致的疳積,柴胡能疏解肝氣鬱結,使肝氣順暢,促進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
  2. 退熱解表: 柴胡兼具解表作用,對於小兒因肝氣鬱結導致的發熱,能起到退熱的作用。

柴胡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白朮、茯苓等配合,共同達到健脾化濕、疏肝解鬱、退熱解表的功效,有效改善小兒疳積症狀。

保孺丸中加入橘皮,主要是考慮其以下兩方面作用:

  1. 理氣止痛: 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化痰、止痛消脹之功效。保孺丸主要用於治療小兒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而橘皮的理氣作用有助於緩解腸胃氣滯,改善消化功能,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2. 和胃降逆: 橘皮能和胃降逆,對於小兒因脾胃虛弱而引起的嘔吐、反胃等症狀也有改善作用。保孺丸中的橘皮可以幫助調理脾胃,增強消化功能,減輕嘔吐等不適。

保孺丸方劑中加入使君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驅蟲止瀉:使君子為驅蟲藥,善於驅除腸道寄生蟲,如蛔蟲、蟯蟲等。兒童容易感染寄生蟲,引發腹痛、腹瀉等症狀。使君子能有效驅除蟲體,緩解腸道寄生蟲引起的腹瀉。
  2. 健脾消積:使君子亦有健脾消積之效,能促進脾胃消化功能,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對於兒童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使君子也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保孺丸方劑中加入使君子,有助於驅蟲止瀉、健脾消積,有效治療兒童腹瀉等症狀。

保孺丸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潤肺止咳:杏仁味苦性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平喘之效。保孺丸常用於治療小兒咳嗽痰多,而杏仁可有效緩解肺燥咳嗽、痰液粘稠等症狀,起到潤肺止咳的作用。
  2. 清熱解毒:杏仁亦有清熱解毒之功,能清肺熱,解毒散結。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咳嗽、咽痛、口舌生瘡等症狀,杏仁也有緩解作用。

總而言之,保孺丸中加入杏仁,旨在發揮其潤肺止咳、清熱解毒的功效,以治療小兒咳嗽痰多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保孺丸」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為小兒五疳羸瘦,伴隨以下症狀:潮熱盜汗、面色萎黃、腹大股細、飲食尚可但肌肉不生。此方針對小兒疳證,屬虛勞羸弱、脾胃失調、氣血不足之證,尤其以「疳熱」與「脾虛積滯」為主要病機。

組成分析與邏輯推理

  1. 鱉甲(醋煮)

    • 性味鹹寒,歸肝腎經,傳統用於滋陰潛陽、軟堅散結。
    • 醋製後加強入肝血分,針對疳證之陰虛潮熱、盜汗,能清虛熱而消腹中癥塊(腹大症狀)。
  2. 柴胡(去土)

    • 辛涼解表,疏肝解鬱,升舉清陽。
    • 調暢氣機,緩解疳證之肝鬱化熱(潮熱)、氣滯腹脹,兼有引藥入少陽之效。
  3. 青橘皮(去白)

    • 苦辛溫,行氣疏肝、破滯消積。
    • 針對小兒疳積氣滯、腹脹(腹大股細),助脾胃運化,與柴胡協同調理肝脾。
  4. 使君子(去殼)

    • 甘溫,專殺蟲消疳,為小兒疳積蟲證要藥。
    • 直接針對疳積病因(蟲積),改善食少消瘦、面色萎黃。
  5. 杏仁(生用)

    • 苦微溫,宣肺潤腸、開泄氣機。
    • 助肺氣宣降,通利大腸(肺與大腸相表裡),兼緩燥屎內結所致腹脹。
  6. 豬肚(童便煮)

    • 甘溫補虛,以臟補臟,健脾養胃。
    • 童便(性寒)煮製,既能降火,又引藥入陰分,加強補益而不助熱。
  7. 黃連末

    • 苦寒清熱燥濕,瀉心胃之火。
    • 針對疳熱內擾(潮熱、盜汗),並佐制諸藥溫性,防化燥傷陰。
  8. 麝香

    • 辛溫開竅醒脾,活血散結。
    • 少量助諸藥透達經絡,醒脾開胃,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肌肉不生。

治療原理綜論

此方以「消疳熱、殺蟲積、調肝脾、益氣陰」為核心:

  • 攻補兼施:鱉甲、豬肚滋陰補虛,柴胡、青皮疏肝理氣,使君子、黃連清熱殺蟲,杏仁通腑,麝香醒脾。
  • 標本同治:殺蟲消積治標(疳積蟲擾),補益脾胃治本(羸瘦不榮)。
  • 氣血並調:柴胡、青皮行氣,鱉甲、豬肚養陰血,麝香活血,使氣血暢則肌肉生。

全方適用於小兒疳證屬「虛中夾實」者,尤其肝脾失調、蟲積化熱之證,通過調理中焦、清熱消積,改善營養吸收與氣血化生。

傳統服藥法


鱉甲1枚(醋煮,銼),柴胡(去土淨稱,銼細)2兩,青橘皮(去白稱)2兩,使君子(去殼)1兩,杏仁6兩(湯浸,去皮尖,生用)。
上一處拌勻,用豬肚一枚,去脂膜,入前項藥在豬肚內,以針線縫合,用童便煮爛切碎,焙乾,為細末,再用黃連末三兩、麝香二錢同研勻,酒糊為丸,如黍米大。
每服30丸,乳食前溫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滋陰補腎作用,陰虛體質者慎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燥濕作用,脾胃虛弱者慎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化痰作用,痰多者慎用。

相關疾病


身體發低熱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身體消瘦夜間盜汗面色發黃

相同名稱方劑


保孺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八。 組成:鱉甲1枚(醋煮,銼),柴胡(去土淨稱,銼細)2兩,青橘皮(去白稱)2兩,使君子(去殼)1兩,杏仁6兩(湯浸,去皮尖,生用)。 主治:小兒五疳羸瘦,潮熱盜汗,面色萎黃,腹大股細,雖能飲食,不生肌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