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肚丸

XIANG D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6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脾經 17%
肺經 12%
膽經 12%
心經 11%
腎經 11%
大腸經 6%
三焦經 6%
心包經 6%
肝經
脾經
肺經
膽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香肚丸中加入龜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滋陰補腎:龜板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補腎強筋、降火止痙的功效。香肚丸多用於治療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等症狀。龜板的滋陰補腎功效可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二、涼血止血:龜板還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治療血熱妄行所致的咯血、吐血、鼻衄等症狀。香肚丸中可能加入其他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藥材,龜板的涼血止血作用可以起到平衡作用,避免藥物過於燥熱,防止加重出血。

香肚丸方劑中包含柴胡,主要原因有二:

一、 疏肝理氣,和胃止痛: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升舉陽氣的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狀。香肚丸主治脾胃虛寒、氣滯血瘀所致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柴胡可協同其他藥物,疏肝理氣,促進脾胃運化,緩解疼痛。

二、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香肚丸中多含有香附、延胡索、白芍等藥物,柴胡可與之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的功效。例如,柴胡可助香附理氣解鬱,白芍可緩解疼痛,延胡索可活血化瘀,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香肚丸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其潤肺止咳降逆止嘔的功效。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逆止嘔之效。香肚丸以治療脾胃虛弱、飲食不消、脘腹脹滿、嘔吐腹瀉等症為主,而杏仁的潤肺止咳之效可緩解因脾胃虛弱所致的咳嗽症狀,降逆止嘔之效則可緩解嘔吐,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病目的。

香肚丸方劑中加入青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青蒿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香肚丸主治因濕熱蘊積所致的腹痛、腹瀉、痢疾等症,青蒿可清熱解毒,去除濕熱,緩解腸胃不適。
  2. 疏風散寒: 青蒿亦有疏散風寒之效,可治療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香肚丸所治病症中,常伴有風寒濕邪,青蒿可有效驅散風寒,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香肚丸方劑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消脹:橘皮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脹、止痛化痰的功效。香肚丸主治胸悶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橘皮可助於理氣消積,緩解腸胃不適。
  2. 健脾和胃:橘皮富含揮發油,能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助於健脾和胃,增進食慾。香肚丸中常搭配其他健脾消食的藥材,橘皮的加入可增強藥效,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

主治功效


香肚丸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香肚丸,出自《楊氏家藏方》,主治「虛勞羸瘦,潮熱盜汗,肢節痠疼,行步少力」。

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記載的症狀主要為:

  • 虛勞羸瘦: 指長期慢性消耗性疾病導致的身體消瘦,氣血虧虛。
  • 潮熱盜汗: 指身體發熱如潮汐般有規律,夜間睡眠時出汗,醒後汗止。
  • 肢節痠疼: 指四肢關節酸痛不適。
  • 行步少力: 指行走無力,步履艱難。

這些症狀主要指向虛勞,特別是陰虛內熱的證型。

治療原理分析:

香肚丸的組成包含龜板、柴胡、杏仁、青蒿、橘皮,還有鱉甲和黃連。從藥物組成和炮製方法來看,其治療原理如下:

  1. 滋陰潛陽,清退虛熱:

    • 龜板、鱉甲: 均為滋陰補腎、養血填精的要藥,可有效補充陰液,制約虛火。
    • 青蒿: 清熱解毒,尤擅清透陰分伏熱,是治療骨蒸潮熱的常用藥。
    • 黃連: 苦寒清熱燥濕,可清瀉心火,並引導熱邪下行。
  2. 疏肝理氣,和胃健脾:

    • 柴胡: 疏肝解鬱,可舒暢氣機,緩解因肝氣鬱結而加重的虛熱症狀。
    • 橘皮: 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可幫助脾胃運化,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
  3. 潤肺化痰,平喘定咳:

    • 杏仁: 潤肺化痰,可緩解因肺陰不足、肺失宣降而引起的咳嗽、咳痰等症狀。
  4. 獨特的炮製方法,增強藥效:

    • 豬肚: 豬肚本身具有補虛損、健脾胃的功效,作為藥引和炮製的容器,可協同藥物發揮更好的滋補作用。
    • 童子小便煮製: 童子小便具有清熱、降火、散瘀的功效,用於煮製藥物,可以增強清退虛熱的效果。
    • 麝香: 芳香開竅,通經活絡,可增強藥物的通達之力。

綜合而言,香肚丸通過滋陰清熱、疏肝理氣、潤肺化痰等作用,從多方面調理陰虛內熱導致的虛勞證,達到恢復健康的目的。其獨特的炮製方法也增強了藥效,使其更有效地針對病機發揮作用。

傳統服藥法


龜甲1枚(九肋者,醋浸一宿,炙黃),柴胡(去苗)2兩,杏仁半斤(湯浸,去皮尖),青蒿半斤(洗淨,焙乾),青橘皮(去白)4兩。
上(口父)咀,用豬肚一枚(去皮膜),釀藥在內,用線縫合,以童便4升煮爛如泥,切碎,同藥焙乾,為細末。次入黃連末三兩,麝香(研細)二錢,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空心、食前溫熟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滋陰補腎、益氣養血的功效,適合於虛勞羸瘦、潮熱盜乾、肢節酸疼、行步少力等症。但陰虛火旺、口乾咽燥、大便乾結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骨質疏鬆症身體消瘦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香肚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 組成:龜甲1枚(九肋者,醋浸1宿,炙黃),柴胡(去苗)2兩,杏仁半斤(湯浸,去皮尖),青蒿半斤(洗淨,焙乾),青橘皮(去白)4兩。 主治:虛勞羸瘦,潮熱盜乾,肢節酸疼,行步少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