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撲飲子
XIANG PU YIN ZI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一九九引《廣南衛生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寒 (0.72)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香撲飲子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常山。常山,學名為“常山草”,是一味性溫、味苦的藥材,具有解表散寒、祛痰止咳的功效。由於香撲飲子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及咳嗽,因此常山的加入具有釋放寒邪、改善氣虛的作用。其質地堅硬,藥效持久,適合用於清除體內寒氣,從而達到緩解咳嗽及促進痰液排出的效果。
此外,常山的抗炎作用也為香撲飲子的治療效果提供了有力支持,能幫助減輕因感冒引起的喉嚨炎症。對於虛弱人士而言,常山的溫補作用還能增強身體抵抗力。因此,在香撲飲子的配方中,常山不僅是重要的藥材,更是增強整體療效的關鍵成分。這種相輔相成的關係,是中醫方劑精髓的體現,講求藥材間的相互配合,以達到最理想的治療效果。
香撲飲子中包含地榆,主要是因為地榆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
地榆味苦、澀,性寒,入肝、脾經。其藥性能夠清熱涼血,收斂止血,對於熱毒血瘀所致的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有顯著療效。
在香撲飲子中,地榆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能夠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並兼具收斂止瀉的作用,適用於熱毒血瘀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以及腸胃炎、痢疾等病症。
香撲飲子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積化滯: 檳榔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消積化滯、行氣止痛的功效。香撲飲子多用於治療飲食積滯、脘腹脹滿、食少納呆等症狀,檳榔能促進消化,消解積滯,配合其他藥物,可達到更好的療效。
- 理氣止痛: 檳榔還有理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因氣滯引起的胃脘疼痛、腹痛等症狀。香撲飲子中常加入其他理氣止痛藥物,檳榔的加入可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止痛效果。
香撲飲子中加入橘皮,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燥濕:橘皮性溫,味辛,具有理氣燥濕之功效。香撲飲子中常用於治療因寒濕阻滯導致的胸悶、咳嗽等症狀,橘皮加入能協助疏通氣機,化解痰濕,緩解胸悶,促進呼吸通暢。
- 和中開胃:橘皮還有和中開胃、降逆止嘔之效。對於因寒濕阻滯導致的胃口不佳、噁心嘔吐等症狀,橘皮能起到緩解的作用,促進食慾,改善消化功能。
綜上所述,香撲飲子中加入橘皮,既可理氣燥濕,又能和中開胃,可謂一舉兩得,有助於提升方劑的療效。
香撲飲子中包含厚朴,主要原因有二:
一、厚朴行氣燥濕: 厚朴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行氣燥濕、消痰止咳之效。香撲飲子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氣滯、痰濕阻滯所致的胸悶、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厚朴可有效疏通氣機,化解痰濕,改善上述症狀。
二、厚朴配伍增效: 厚朴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如枳殼、陳皮等相配伍,共同發揮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的功效。厚朴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方劑整體的療效,更能使各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香撲飲子中加入草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止痛、行氣消積:草果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止痛、行氣消積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食積不消等症狀,草果能起到溫中散寒、消食止痛的作用。
- 芳香闢穢,增強療效:草果氣味芳香,能起到芳香闢穢的作用,有助於消除藥物中的不良氣味,提高患者的服藥體驗。同時,草果的芳香之氣也能促進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增強整體療效。
總之,香撲飲子中加入草果,既能溫中散寒、消食止痛,又能芳香闢穢,增強藥效,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香撲飲子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香撲飲子主治「寒熱瘴」,此指瘴氣引發的寒熱交替病症,常見於南方濕熱地區。瘴氣多與濕熱穢濁之氣相關,易侵襲人體表裡,導致營衛失調、脾胃功能紊亂,表現為惡寒發熱、頭痛嘔逆、胸悶腹脹等。此方以調和寒熱、化濕辟穢、截瘧止嘔為核心,屬古代治瘴疾之典型方劑。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截瘧袪邪:
- 常山(酒浸):為截瘧要藥,酒浸增強其上行透發之力,直達病所,破除瘧邪。
- 檳榔:行氣利水、化濕滯,助常山驅邪外出,兼消脹滿。
調理脾胃氣機:
- 厚朴(薑制)、橘皮(去白):薑制厚朴溫中止嘔,橘皮理氣健脾,合用可解胸腹痞悶、降逆止嘔。
- 草果子、草果皮:辛香化濕、醒脾辟穢,針對濕濁中阻之證,助脾胃運化水濕。
清熱涼血兼顧:
- 地榆:性涼味苦澀,清熱涼血,防止瘴熱內蘊傷血分,與他藥辛溫之性相制約,達寒熱並調之效。
三、方劑配伍特點
- 辛開苦降:常山、檳榔苦降泄濁,草果、厚朴辛開化濕,共解濕熱交阻之滯。
- 酒水煎服:酒性溫通,助藥力散行,加強透達瘴邪之效;水酒同煎兼顧藥性緩峻。
- 等分配伍:諸藥量均等,側重協同作用,非倚重單一藥材,體現「治瘴當調氣血、和脾胃」之思路。
四、推論延伸應用
此方雖標舉治瘴,然其組方邏輯可推廣於濕溫病初起、夏月暑濕夾滯等證。若見寒熱往來、脘痞苔膩、氣機不暢者,或可參此方意加減,體現「異病同治」之中醫思維。
傳統服藥法
常山(酒浸一宿)、地榆(洗)、檳榔、橘皮(湯浸去白,焙)、厚朴(薑制)、草果子、草果皮各等分。
上為粗末。
每服2錢,水、酒共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香撲飲子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香撲飲子, 出處:《普濟方》卷一九九引《廣南衛生方》。 組成:常山(酒浸1宿)、地榆(洗)、檳榔、橘皮(湯浸去白,焙)、厚朴(薑制)、草果子、草果皮各等分。 主治:寒熱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