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靈丹

柿靈丹

SHI LING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中性 (0.94)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9%
脾經 16%
肝經 13%
三焦經 10%
大腸經 10%
肺經 9%
腎經 5%
心包經 3%
小腸經 3%
心經 3%
膽經 3%
胃經
脾經
肝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肺經
腎經
心包經
小腸經
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柿靈丹方劑中加入黑牽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下通便,消腫止痛: 黑牽牛性寒,味苦,入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消腫止痛的功效。柿靈丹多用於治療濕熱下注,腸胃積滯導致的腹痛、腹脹、便祕等症狀。黑牽牛的瀉下作用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泄積滯,達到通便止痛的效果。
  2. 清熱解毒,利濕消腫: 黑牽牛還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柿靈丹中常加入其他清熱解毒的中藥,如黃芩、梔子等,配合黑牽牛,可以加強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作用,進一步改善濕熱下注所致的各種症狀。

總體而言,黑牽牛在柿靈丹方劑中起著瀉下通便、消腫止痛,以及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可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但黑牽牛屬於峻下藥,使用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柿靈丹中包含大黃,主要是利用其瀉下通便的功效。

大黃味苦寒,入大腸、肝、胃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柿靈丹用於治療熱毒壅滯,腸胃積熱,腹痛便祕等症,而大黃在此方劑中起着清熱瀉火、通便排毒的作用,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除積熱,緩解便祕,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柿靈丹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柿靈丹以治療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所致的腹痛、腹脹、便溏等症為主。木香能行氣消脹,緩解脾胃氣滯,進而止痛。

2. 溫中止瀉:柿靈丹中常含有寒涼藥物,如柿蒂等,容易損傷脾胃陽氣。木香性溫,可溫中散寒,扶助脾胃陽氣,避免寒涼藥物對脾胃的損害,起到溫中止瀉的作用。

柿靈丹方劑中加入阿魏,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行氣止痛:阿魏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止痛之效,能疏通氣血,緩解疼痛。柿靈丹主要用於治療痃癖症,症狀包括腹部腫塊、疼痛等,阿魏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消積化瘀:阿魏有消積化瘀的作用,能幫助消化積滯,散瘀消腫,對於痃癖症引起的腹部腫塊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柿靈丹方劑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胃止嘔: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之功效。柿靈丹主要針對脾胃虛寒、寒邪犯胃所致的嘔吐、腹痛等症,丁香溫胃散寒,有助於緩解胃寒引起的嘔吐症狀。
  • 調和氣血:丁香還具有一定的行氣活血功效,可以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胃腸功能。柿靈丹中加入丁香,可以起到溫胃止嘔、調和氣血的雙重作用,更有利於改善脾胃虛寒、寒邪犯胃的病症。

柿靈丹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消積化滯:檳榔性溫,味辛,入胃、大腸經,具有消食積、化滯氣的功效。柿靈丹常用於治療食積不消、脘腹脹滿、大便不暢等症,檳榔可助其消食導滯,促進腸胃蠕動,使積滯得以降解排出。
  2. 行氣止痛:檳榔亦有行氣止痛之效,可緩解因食積所致的胃脘疼痛、腹痛等症狀。柿靈丹中加入檳榔,可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行氣止痛的效果,使患者的疼痛症狀得以緩解。

柿靈丹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疏肝理氣: 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具有行氣解鬱、疏肝止痛之效。柿靈丹的主要功效為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胃脘脹滿、食慾不振等症。香附的加入可起到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作用,使氣血流通,解除肝鬱氣滯,緩解症狀。

二、健脾和胃: 香附除疏肝理氣外,還具備健脾和胃的功效。柿靈丹中可能加入其他有助於健脾的藥物,與香附相輔相成,可以促進脾胃功能,提高消化吸收能力,更全面地治療肝鬱氣滯所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柿靈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十種蠱脹」。「蠱脹」為古代中醫病名,泛指腹脹如鼓、腫滿堅硬的病症,多因氣滯、血瘀、水濕、蟲積等內結,導致氣血水液運行失常,積聚腹中而成。「十種」意指病因多樣,可能包含氣蠱、血蠱、水蠱、食蠱、蟲蠱等不同證型。其臨床表現或見腹部膨隆、青筋暴露、按之堅硬,伴隨二便不利、納差消瘦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方劑組成分析

  • 黑牽牛(炒、生各半)
    苦寒降泄,通利二便,逐水消腫。炒用緩其烈性,生用取其峻瀉,共奏攻逐水濕之效。
  • 大黃
    瀉熱通腸、破積滯,與牽牛協力攻下,蕩滌腸腑瘀濁。
  • 廣木香、香附
    辛香行氣,疏解肝脾鬱滯,兼能止痛。香附生用偏走表,理氣散結。
  • 阿魏(瓦焙)
    臭烈走竄,破癥消積,古代多用於蟲積、瘕聚,尤擅「消肉食血蠱」。
  • 丁香、檳榔
    丁香溫中降逆,檳榔行氣導滯、殺蟲利水,合用調暢氣機,兼除蟲患。
  • 柿餅蒸製
    甘寒潤肺,佐制諸藥峻烈之性,兼護胃氣;米飯蒸、瓦焙後,緩和藥性,利於久服。

2. 配伍邏輯與方義

全方以「攻邪為主,行氣為輔」:

  • 峻下逐水:牽牛、大黃為君,直折水濕瘀積。
  • 行氣破滯:木香、香附、檳榔為臣,疏通三焦氣機,助水濕下行。
  • 消癥殺蟲:阿魏、丁香為佐,針對蟲積、血瘀等實邪。
  • 調和緩峻:柿餅為使,護胃減毒,使攻不傷正。

3. 治療原理推論

蠱脹多屬「本虛標實」,然此方側重治標,尤宜於實證蠱脹(如氣滯水停、蟲積內阻)。其機理在於:

  • 通利二便:牽牛、大黃開瀉水濕出路,減腹壓。
  • 行氣解鬱:氣行則水行,木香、香附解肝脾之鬱,助水液代謝。
  • 消積殺蟲:阿魏、檳榔破除腹中癥結,針對潛在蟲積病因。

**「忌鹽醋百日」**之囑,乃防鹽助水濕、醋斂邪氣,確保藥效鞏固。

4. 現代可能的適應症

此方思路或可類比於肝硬化腹水、腹腔腫瘤、寄生蟲性腹脹等屬實證者,然需嚴格辨證,非虛證所宜。

傳統服藥法


黑牽牛6錢(3錢炒,3錢生), 大黃6錢, 廣木香6錢, 阿魏(瓦焙)2錢4分, 丁香2錢4分,檳榔2錢4分, 香附(生用)4錢。
上為極細末,每用柿餅七個,每個開孔,入藥末三分半,仍以柿餅合口,放老米飯上蒸過,慢火瓦上焙乾。
每服1餅,早、午、晚各嚼食1枚,能飲,燒酒送下;不能飲,白滾湯下。數日即消。
忌鹽、醋百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瀉下作用,孕婦慎用。
  • 本方有活血作用,月經量多者慎用。
  • 本方有破血作用,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柿靈丹, 出處:《雜病廣要》引《夀世仙丹》。 組成:黑牽牛6錢(3錢炒,3錢生),大黃6錢,廣木香6錢,阿魏(瓦焙)2錢4分,丁香2錢4分,檳榔2錢4分,香附(生用)4錢。 主治:十種蠱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