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星散
LIU XI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8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38.00)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肺經 20%
胃經 20%
腎經 10%
肝經 10%
大腸經 10%
三焦經 10%
脾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流星散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化痰:半夏性溫,味辛,具有燥濕化痰之功。流星散主要用於治療痰多、咳嗽、胸悶等症,半夏能有效祛除痰濕,暢通氣道,緩解症狀。
- 降逆止嘔: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一些患者痰多伴隨噁心、嘔吐,半夏能降逆止嘔,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因此,半夏在流星散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藥方整體療效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流星散中包含胡椒,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溫中散寒,祛除寒邪:胡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祛除寒邪的作用。對於寒邪凝滯,脾胃虛寒導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胡椒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達到止痛止瀉的效果。
- 促進消化,增進食慾:胡椒可以溫暖脾胃,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慾。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患者,胡椒可以幫助改善消化功能,增加食慾,促進營養吸收。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流星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流星散主治「小兒胃氣虛冷,痰吐嘔逆」,其核心病機為 脾胃虛寒兼痰飲上逆。
- 胃氣虛冷:指小兒脾胃陽氣不足,運化無力,導致寒從中生,表現為脘腹冷痛、食慾不振、嘔吐清涎等。
- 痰吐嘔逆:因寒濕凝滯,津液不化為痰,痰飲上犯胃脘,引動胃氣上逆,故見嘔吐痰涎、噁心等症狀。
本方為宋代《普濟方》所載,用藥簡潔,側重 溫中散寒、化痰降逆,適用於小兒體質嬌嫩、不耐峻藥之特點。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組成與性味歸經
半夏(生用,14枚)
- 性味:辛溫,有毒
- 歸經:脾、胃、肺
- 功效:
- 燥濕化痰:直接化解停聚胃脘之痰飲。
- 降逆止嘔:為止嘔要藥,尤其擅長治療寒痰或痰濕所致嘔逆。
- 生用取其藥性峻烈,降逆力強,但需配伍以制其毒性(如薑、胡椒)。
胡椒(49粒)
- 性味:辛熱
- 歸經:胃、大腸
- 功效:
- 溫中散寒:針對胃氣虛冷,暖脾胃而驅陰寒。
- 下氣消痰:輔助半夏化痰,並通過溫通之力促進氣機下降。
(二)配伍邏輯
溫化並行:
- 胡椒辛熱 溫中散寒,從本源改善虛冷;半夏辛溫 化痰降逆,從標症緩解嘔吐。二者一溫一化,標本兼顧。
藥量比例:
- 半夏14枚(約6~10克)、胡椒49粒(約3~5克),比例約為2:1。
- 半夏為主藥,重在化痰止嘔;胡椒為輔藥,加強溫中功效,且能制約半夏之毒。
煎服法特點:
- 生薑一片(《普濟方》加減):增強溫中止嘔之效,並解半夏毒。
- 生油七滴:可能取其潤滑之性,緩和藥物刺激性,適合小兒嬌嫩胃腸。
- 煎至四分:久煎減低生半夏毒性,同時使藥性溫和。
(三)治療原理
散寒化痰以治本:
- 胡椒溫散中焦寒邪,恢復脾胃運化功能,從根本改善「胃氣虛冷」。
降逆止嘔以治標:
- 半夏直接鎮降胃氣,化解痰飲,迅速緩解嘔逆症狀。
三、延伸思考
此方體現 「簡效並重」 的小兒用藥思路:
- 藥味少而專(僅兩味),避免複雜配伍傷及小兒正氣。
- 生半夏與胡椒皆偏辛烈,但通過 煎煮減毒 和 配伍制約(胡椒、生薑),兼顧安全性與療效。
適合 寒痰實證(嘔吐物清稀、舌苔白滑)之患兒,若屬熱證或陰虛嘔逆則非所宜。
傳統服藥法
半夏14枚(大者,生用),胡椒49粒。
同為粗末。
每服半錢,水1盞,入生油7滴,煎至4分,去滓溫服。
《普濟方》本方用法:每服半錢,水一盞,入生薑一片,油七滴,煎至四分,去滓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流星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七引《九(艹龠)衛生方》。 組成:半夏14枚(大者,生用),胡椒49粒。 主治:小兒胃氣虛冷,痰吐嘔逆。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