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串

流星串

LIU XING CHU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串雅補》卷二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熱 (1.6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胃經 22%
肝經 22%
肺經 11%
三焦經 11%
大腸經 11%
脾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流星串方劑中包含紅麴,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紅麴具活血化瘀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流星串多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等外傷,紅麴的活血化瘀作用有助於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2. 行氣止痛: 紅麴亦有行氣止痛作用,能疏通經絡,緩解疼痛。流星串常配伍其他活血化瘀、舒筋活絡藥物,紅麴的加入可增強止痛效果,使療效更顯著。

流星串方劑中包含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香附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其具有行氣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疼痛、脘腹脹痛、月經不調等症。流星串方劑多用於治療氣滯血瘀、經絡不通所致的各種疼痛,而香附的疏肝解鬱、理氣止痛之效,有助於緩解疼痛,促進氣血運行。
  2. 化濕健脾,行氣止痛: 香附亦有化濕健脾的作用,能幫助脾胃運化,改善濕濁內停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流星串方劑中常配合其他健脾化濕的藥物,如茯苓、白朮等,共同作用於脾胃,以達到行氣止痛、化濕健脾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流星串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流星串」主治「積滯,大便紅」,意指此方用於因飲食積滯、氣機不暢導致的腸胃功能失調,並伴隨大便帶血的症狀。古代醫家認為,積滯可因氣滯、濕熱或飲食不節所致,而「大便紅」可能與腸道鬱熱、氣血阻滯或脾不統血相關。此方透過行氣、化滯、和血以達到調理效果。

組成邏輯及治療原理

  1. 紅曲(1兩)

    • 性味:甘、溫,入肝、脾、大腸經。
    • 功效:活血化瘀、健脾消食。紅曲由米麴菌發酵而成,傳統用於改善血瘀、飲食積滯及腹瀉。其發酵特性能助消化,並透過輕微活血作用改善腸道氣血運行,對「大便紅」可能因瘀滯或濕熱損傷腸絡者有效。
  2. 澄茄(4兩)

    • 疑為「蓽澄茄」,性味辛、溫,入脾、胃、腎經。
    • 功效:溫中散寒、行氣止痛。若為「荜澄茄」,則能緩解寒凝氣滯所致的腹脹、腹痛,助脾胃運化,解除積滯。其辛溫之性可促進腸道氣機流通,但若屬熱證出血則需謹慎配伍。
  3. 香附(4兩)

    • 性味:辛、微苦、平,入肝、三焦經。
    • 功效:疏肝解鬱、理氣寬中。香附為「氣病之總司」,能調暢全身氣機,尤其針對肝鬱克脾或氣滯導致的積滯。其行氣作用間接助脾胃運化,減少因氣滞引起的腹脹、大便失常。

方劑配伍邏輯

此方以「行氣化滯」為主軸:

  • 氣滯與積滯:香附疏肝理氣,澄茄溫中行氣,二者協同解決氣機不暢導致的積滯。
  • 血分調和:紅曲活血兼健脾,既可化解食積,又能輕微調和腸道血絡,針對「大便紅」可能因氣滯血瘀或脾不統血的情況。
  • 寒溫平衡:澄茄偏溫,紅曲性平,香附微苦平,整體溫而不燥,適合寒熱夾雜或偏寒的積滯證。

可能擴展功效

此方雖簡,但若患者屬「氣滯偏寒」體質,可能對下列症狀有效:

  • 腹脹痛、排便不暢伴隨黏液或血絲。
  • 因情緒壓力加劇的消化不良。
  • 輕度腸風下血(非熱毒熾盛者)。

唯須注意,若「大便紅」為熱毒或陰虛血熱所致,則此方溫性成分可能不適宜,需進一步辨證加減。

(分析基於古籍記載與藥性理論,實際應用需結合具體脈證。)

傳統服藥法


紅曲1兩,澄茄4兩,香附4兩。
上為末。
每服1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流星串, 出處:《串雅補》卷二。 組成:紅曲1兩,澄茄4兩,香附4兩。 主治:積滯,大便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