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萬寶代針膏中添加硼砂,主要是利用其消腫止痛、殺菌的特性。硼砂本身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針灸後的疼痛和腫脹。此外,硼砂還具有抑菌殺菌的作用,能防止針灸部位感染。
然而,硼砂屬於有毒物質,使用時需謹慎。萬寶代針膏的組方中會加入其他藥材,以減輕硼砂的毒性,同時提升藥效。使用者應遵循專業醫生的指示,避免自行使用。
萬寶代針膏中加入血竭,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止痛消腫: 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對於跌打損傷、骨折、扭傷等引起的瘀腫疼痛有顯著療效。
- 促進傷口癒合: 血竭中含有樹脂、鞣質等成分,具有促進組織再生、加速傷口癒合的作用。對於外傷引起的傷口、潰瘍等,能加速癒合,減少感染。
因此,血竭的加入,能增強萬寶代針膏活血化瘀、止痛消腫、促進傷口癒合的效果,使其在治療跌打損傷、骨折、扭傷等方面更具療效。
「萬寶代針膏」中使用「輕粉」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 殺蟲止癢: 輕粉性寒,具殺蟲止癢功效,能有效抑制皮膚表面的寄生蟲及細菌,用於治療濕疹、疥瘡、牛皮癬等皮膚病。
- 消炎止痛: 輕粉具有一定的消炎止痛作用,能緩解因皮膚病引起的疼痛、紅腫、瘙癢等症狀,加速患處的癒合。
然而,輕粉屬有毒藥物,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配製或服用,以免造成中毒。
「萬寶代針膏」中添加「蟾酥」主要基於其解毒消腫及止痛的功效。
蟾酥為蟾蜍的耳後腺及皮膚腺分泌物,性寒、味苦,入心經、肝經。其所含成分具有抗炎、抗菌、鎮痛作用,可有效消炎止痛,並能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
此外,蟾酥還具有祛風濕的作用,能緩解疼痛,並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藥物吸收,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萬寶代針膏中包含麝香,主要源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止痛:麝香具有通經活絡、散瘀止痛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局部疼痛,對於針刺部位的疼痛和腫脹有顯著的緩解作用。
- 消炎止癢:麝香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抑制炎症反應,並可消腫止癢,對於針刺後引起的局部炎症和瘙癢有緩解功效。
因此,在萬寶代針膏中加入麝香,能夠有效緩解針刺後的疼痛、腫脹、瘙癢等不適症狀,促進傷口癒合。
「萬寶代針膏」中加入蜈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驅風止痛:蜈蚣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通絡止痛、祛風散瘀的功效。對於風濕痺痛、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等症狀,蜈蚣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2. 消腫止癢:蜈蚣亦具有解毒消腫、止癢止痛之效。對於皮膚病、瘡瘍腫毒等,蜈蚣可以起到消腫止癢、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因此,在「萬寶代針膏」中加入蜈蚣,是為了充分利用其藥性,達到治療多種疾病的效果。
萬寶代針膏中包含雄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驅蟲止癢: 雄黃性溫燥,具有解毒殺蟲、止癢生肌的功效。對於皮膚病如濕疹、疥瘡等引起的瘙癢症狀,雄黃能有效殺滅病原體,緩解炎症,達到止癢的效果。
- 活血化瘀: 雄黃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對於因瘀血阻滯引起的疼痛腫脹,也有較好的療效。因此,在萬寶代針膏中加入雄黃,可起到多重作用,提升藥效。
主治功效
萬寶代針膏主治功效分析
萬寶代針膏,顧名思義,乃以膏藥替代針刺膿瘡之妙方,其主治功效皆圍繞著「一切諸腫惡瘡,腫核赤暈,已成膿,不肯用針刺膿者」展開。 從古籍記載,例如《奇效良方》、《種福堂公選良方》、《証治準繩‧瘍醫》等,皆記載其能有效治療膿腫,且無需針刺即可使膿液排出。
治療原理分析:
萬寶代針膏的組成藥物,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
消腫散結,引膿外出: 方中含有輕粉、雄黃、蟲酥等具有殺蟲止癢、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功效的藥物。這些藥物能夠有效地清除膿腫中的病邪,消散腫塊,並促進膿液的排出。尤其輕粉與雄黃,兼具殺菌與消炎作用,有助於控制感染。蟲酥則能通絡止痛,緩解膿腫引起的疼痛不適。
活血化瘀,促進組織修復: 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生肌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膿腫部位的血液循環,清除瘀血,有利於膿液排出及傷口癒合。
解毒殺蟲,清除病邪: 蜈蚣、雄黃皆為傳統的解毒殺蟲藥物,能夠有效殺滅膿腫中的病菌及寄生蟲,從根本上控制感染,防止病情惡化。麝香則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散結的作用,能增強藥物整體的療效。
引導膿液,避免深層感染: 古籍中記載,使用萬寶代針膏前需用小針點破瘡頭。此步驟非單純破皮,而是藉由微小針孔,引導膿液順利排出,避免膿液蓄積於深層組織,造成更嚴重的感染。膏藥敷貼則能持續發揮藥效,消腫止痛,促進癒合。
整體協同,標本兼治: 萬寶代針膏諸藥合用,並非單純的消炎止痛,而是透過消腫散結、活血化瘀、解毒殺蟲等多方面作用,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從古方組成來看,此方劑的設計理念是針對膿腫的成因及症狀,採取多重策略,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萬寶代針膏的治療原理,並非單一藥物作用,而是多種藥物協同作用,通過消腫散結、活血化瘀、解毒殺蟲等多方面作用,促進膿液排出,修復組織損傷,最終達到治療膿腫的目的。其「代針」之妙,更在於巧妙地利用藥物特性,引導膿液排出,避免了傳統針刺可能帶來的風險。
傳統服藥法
硼砂1錢,血竭1錢,輕粉1錢,蟾酥半錢,麝香1字,蜈蚣(金頭者)1個,腦子少許,雄黃1錢。上為細末、入蜜調和為膏。
看瘡有頭處,用小針挑破,以藥些少,在紙花上封貼,次日其膿自出。如腋有核兒,名暗疔瘡,或有走核,可於腫處,亦如前用針挑破之。
忌雞、羊、魚、酒、面等物。吃白粥三日為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萬寶代針膏, 出處:《普濟方》卷二七五引《德生堂方》。 組成:硼砂1錢,血竭1錢,輕粉1錢,蟾酥半錢,麝香1字,蜈蚣(金頭者)1個,腦子少許,雄黃1錢。 主治:一切諸腫惡瘡,腫核赤暈,己自成膿,不肯用針刺膿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