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追毒萬應針頭丸》傳統功效與組方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腦背惡瘡」,意指發於頭頸、背部之嚴重癰疽瘡瘍。其特點為:
- 瘡毒深重:多屬陽證熱毒,或腐潰難愈之頑瘡。
- 膿血瘀阻:瘡頭或硬結未潰,或潰後膿栓不脫,疼痛劇烈。
- 需透毒外泄:以針挑破瘡頭後外用,強調「追毒」功效,促膿血排出、腐肉脫落。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物分類與協同作用
攻毒透竅為核心:
- 麝香(2錢):辛香走竄,透達經絡瘡竅,引藥直達病所,散瘀止痛。
- 蟾酥(3錢):拔毒化腐,麻醉止痛,善治惡瘡腫毒。
- 輕粉(3錢)、硇砂(3錢):腐蝕攻毒,專攻瘡瘍膿栓、死肌,助膿毒外泄。
蟲類搜剔風毒:
- 全蠍、蜈蚣(各1對):通絡逐瘀,熄風定痛,針對瘡毒深伏、筋脈拘急。
止血生肌佐使:
- 血竭(3錢):散瘀止血,斂瘡生肌,防攻藥傷正。
- 片腦(冰片,1錢):清熱防腐,辛涼透皮,助藥滲透並緩和燥性。
劑型設計與用法意義
- 丸如黍米大:濃縮藥力,精準外用於瘡頭。
- 針挑破血後施藥:
- 針刺開泄毒竅,疏通氣血。
- 藥物直觸瘡根,借蜜膏黏附緩釋,逐步腐蝕膿栓、拔毒外出。
- 津唾粘紙封固,形成局部封閉藥效環境。
整體治療思路
此方以「毒攻毒」為主旨,結合「通竅—腐蝕—搜剔—斂瘡」四步:
- 通竅開閉(麝香、冰片)→ 2. 腐蝕拔毒(硇砂、輕粉、蟾酥)→ 3. 搜風攻毒(全蠍、蜈蚣)→ 4. 斂瘡定痛(血竭)。
適用於實證陽毒,藉峻藥速攻惡瘡膿栓,屬中醫外科「祛腐生新」之峻劑。
傳統服藥法
麝香2錢,血竭3錢,蟾酥3錢,輕粉3錢,硇砂3錢,全蠍1對,蜈蚣1對(全用),片腦1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黍米大。
瘡頭用針挑破,微有血出,以藥1粒,放進眼上,用綿紙蓋之,周圍以津唾粘定。不1時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相同名稱方劑
追毒萬應針頭丸, 出處:《瘍科選粹》卷三。 組成:麝香2錢,血竭3錢,蟾酥3錢,輕粉3錢,硇砂3錢,全蠍1對,蜈蚣1對(全用),片腦1錢。 主治:腦背惡瘡。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