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外治異功散中加入血竭,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血竭,性溫,味苦甘,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生肌止血之效。其含有血竭素、鞣質等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同時也能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疼痛,有助於傷口癒合。因此,外治異功散中加入血竭,可有效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
外治異功散中包含乳香,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化瘀:乳香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外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緩解疼痛。
- 消腫止痛:乳香具有抗炎作用,能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組織水腫,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外用於創傷、燒傷、燙傷等,可促進傷口癒合,減少疼痛。
因此,外治異功散中加入乳香,可以發揮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外傷疾病的目的。
外治異功散中含有沒藥,主要原因有二:
- 活血止痛: 沒藥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外傷所致的瘀血腫痛、筋骨疼痛等症狀,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 生肌斂瘡: 沒藥亦能促進傷口癒合,有助於修復受損組織,對於外傷感染、潰瘍等,有生肌斂瘡的功效。
因此,外治異功散中加入沒藥,旨在發揮其活血止痛、生肌斂瘡的功效,以達到治療外傷、促進癒合的效果。
外治異功散中使用麝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止痛:麝香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之效,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疼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 溫通開竅:麝香性溫,能溫經散寒,開通經絡,對於寒凝血瘀、經絡不通所致的各種疼痛、麻木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外治異功散中加入麝香,能夠發揮其活血止痛、溫通開竅的作用,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改善病症。
外治異功散中包含全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祛風止痛: 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痛、解毒散結之效。其可有效緩解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如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與外治異功散中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消炎止痛的效果。
2. 解毒消腫: 全蠍亦具解毒消腫之效,可用於治療因毒蟲咬傷、皮膚感染等引起的紅腫疼痛。在外治異功散中,全蠍可輔助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消腫解毒、改善局部炎症的作用。
外治異功散中使用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 玄參性寒,味甘苦,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外治異功散常用於治療皮膚炎症、瘡瘍腫毒等,玄參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有效緩解炎症反應,減輕紅腫熱痛。
- 滋陰潤燥: 玄參同時具滋陰潤燥之效,可緩解因燥熱引起的皮膚乾燥、粗糙等問題。外治異功散多用於治療皮膚病,玄參的滋陰潤燥作用可以改善皮膚狀態,促進皮膚修復。
總而言之,玄參在“外治異功散”中發揮著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皮膚炎症和改善皮膚狀態。
主治功效
外治異功散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記載的外治異功散,主治咽喉腫痛,其療效顯著,實為急症救治之良方。方中藥物組成精妙,藥物功效互相配合,共同達到消腫止痛的目的。本文將從方劑組成及治療原理方面,深入分析其主治功效。
方劑組成及功效分析:
外治異功散由斑蝥、血竭、乳香、沒藥、麝香、全蠍、玄參、冰片等藥物組成。方中各藥物功效如下:
斑蝥: 方中君藥,具有較強的攻毒消腫作用,為治療咽喉腫痛之關鍵。經炮製去翅足、糯米拌炒,可減輕其毒性,並提高藥效。
血竭、乳香、沒藥: 此三藥皆為活血化瘀之要藥,血竭功專活血止痛、消腫散瘀;乳香行氣活血,止痛散瘀;沒藥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三藥合用,能有效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從而減輕腫痛。
麝香: 辛香溫通,具有開竅醒腦、活血通經之功,能通達經絡,引導藥力直達病竈,並能增強其他藥物的活血化瘀作用。
全蠍: 解毒散結,止痛鎮靜,能有效緩解咽喉腫痛所致的疼痛和不適感。
玄參: 滋陰降火,清熱涼血,可平衡方中其他藥物的溫燥之性,防止燥熱傷陰,使治療更為平和有效。
冰片: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並能增強藥物滲透力,加速藥效發揮。
治療原理分析:
外治異功散治療咽喉腫痛的原理,在於其攻毒消腫、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三大方面:
攻毒消腫: 斑蝥為方中君藥,其攻毒消腫之力,為治療咽喉腫痛之根本。其他藥物則輔助其作用,使其攻毒消腫作用更為徹底,減輕腫脹程度。
活血化瘀: 血竭、乳香、沒藥、麝香等藥物,共同發揮活血化瘀之功,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清除瘀滯,從而減輕腫痛,加速炎症消退。
清熱解毒: 玄參、冰片等藥物,具有清熱解毒之功,可平衡方中其他藥物的溫燥之性,防止熱毒壅盛,進一步緩解炎症反應。
總之,外治異功散通過攻毒消腫、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等多重機制,協同作用於咽喉腫痛,達到快速消腫止痛之目的,為急症治療提供了有效的方案。 藥物外敷,直接作用於病竈,避免了口服藥物可能產生的胃腸道反應,使其更為安全有效。 藥物配伍精妙,攻補兼施,標本兼治,充分體現了中醫治療的整體觀念。
傳統服藥法
螌蝥4錢,真血竭5分,制乳香5分(去油),制沒藥5分(去油),上麝香3釐,全蠍5分,大元參5分,上梅片3釐。消腫止痛。
班蝥去頭翅足,糯米拌炒黃後,去糯米。除血竭外,合諸藥共研細末,另研血竭拌勻,瓷瓶收儲,勿令泄氣。
凡遇喉證腫痛,取此散少許,置小張膏藥上,左腫貼左,右腫貼右,左右俱腫俱均貼在結喉旁邊軟處,閱5-6時即起水泡,揭去膏藥,用銀針挑破,揩淨毒水,勿使傷口見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外治異功散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外治異功散, 出處:《經驗各種秘方輯要》。 組成:螌蝥4錢,真血竭5分,制乳香5分(去油),制沒藥5分(去油),上麝香3厘,全蠍5分,大元參5分,上梅片3厘。 主治:消腫止痛。主治:喉症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