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痛沒藥散

定痛沒藥散

DING TONG MEI YA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2.7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脾經 22%
心經 22%
腎經 9%
胃經 8%
肺經 8%
心包經 4%
肝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肺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定痛沒藥散中添加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濕止痛:蒼朮味辛、苦,性溫,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濕止痛的功效。方中以沒藥、乳香等藥物為主,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蒼朮的加入可以增強祛風濕止痛效果,使藥效更為全面。
  2. 燥濕健脾:跌打損傷後,局部組織可能出現瘀血、腫脹,甚至伴隨氣血運行不暢、脾胃不和等症狀。蒼朮具有健脾燥濕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氣血運行,有利於傷患的恢復。

定痛沒藥散中包含肉桂,主要原因有二:

一、溫經散寒止痛: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止痛之功效。此方主要用於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而肉桂溫經散寒,能有效緩解寒邪凝滯所致的疼痛,與方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止痛的效果。

二、助藥力:肉桂氣味濃烈,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力,提高療效。方中其他藥材如沒藥、乳香等,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肉桂的加入可使這些藥材的藥力更充分地發揮,進一步提高止痛效果。

定痛沒藥散中包含生地黃,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止痛: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其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生津、涼血止痛的功效。定痛沒藥散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生地黃可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緩解疼痛和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
  2. 滋陰養血活血: 生地黃同時具有滋陰養血的作用,可以改善因氣血不足引起的疼痛和瘀血。在定痛沒藥散中,生地黃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配合使用,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進一步減輕疼痛。

「定痛沒藥散」中包含「沒藥」,主要原因有二:

  1. 止痛消腫: 沒藥味苦辛,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狀,具有顯著的治療作用。
  2. 促進癒合: 沒藥還具有生肌斂傷的功效,可以促進創傷的癒合。因此,在「定痛沒藥散」中添加沒藥,可以更好地消腫止痛,並促進傷口癒合。

定痛沒藥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一、調和藥性:

方中多用辛溫燥烈之品,如沒藥、乳香等,容易傷陰耗氣。甘草性甘平,能調和諸藥,緩解藥性燥烈,避免傷及脾胃,使藥力更平和,更易於被人體吸收。

二、緩解疼痛:

甘草本身亦具有一定的止痛作用,可與方中其他止痛藥物協同作用,增強其止痛效果,並能緩解藥物對胃腸的刺激,減輕服用時的副作用。

定痛沒藥散中加入蒲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蒲黃性涼,味甘,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減輕炎症反應,從而緩解疼痛。
  2. 促進傷口癒合:蒲黃中含有豐富的黃酮類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炎和促進傷口癒合作用,可以加速傷口修復,減少感染風險。

因此,蒲黃在定痛沒藥散中能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和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病患的疼痛症狀,促進傷口恢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定痛沒藥散」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一切打撲傷損,筋骨疼痛」,即適用於各種跌打損傷導致的身體瘀血腫痛、筋骨痠痛等症。古代醫家認為,跌撲損傷後易使氣血瘀滯、經絡阻塞,進而產生疼痛與活動障礙。此方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為主要目標,幫助消散瘀血、舒筋活絡,恢復氣血運行。

二、方劑組成與邏輯推理

1. 藥物組成與劑量

  • 乳香(1錢):性溫,善於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為傷科要藥。
  • 沒藥(1錢):性平,與乳香相須為用,增強化瘀止痛之效,兼能散瘀消腫。
  • 當歸(1錢):性溫,補血活血,調理血分,改善損傷後的血虛與血瘀。
  • 芎藭(川芎,1錢):性溫,為「血中氣藥」,擅長行氣活血,祛風止痛。
  • 地龍(1錢):性寒,通經活絡,善於解除經絡拘急,舒緩筋骨疼痛。
  • 細辛(1錢):性溫,辛散溫通,能祛風散寒、止痛開竅,尤其擅長深入經絡祛除寒濕之邪。
  • 羌活(1錢):性溫,祛風勝濕,通行太陽經,適合肢體疼痛、風濕痹證。
  • 蛤粉(1兩):性寒,清熱化痰、軟堅散結,此處可能用於輔助清熱、防止瘀久化熱,或作為賦形劑調和藥性。

2. 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為核心,結合 通絡祛風 之品,針對跌打損傷的病理特點設計:

  • 活血化瘀:乳香、沒藥為君藥,直接針對瘀血阻絡,消散局部腫痛;當歸、川芎輔助調血行氣,促進損傷修復。
  • 通絡止痛:地龍善走竄,疏通經絡緩解拘攣;細辛、羌活祛風散寒,尤其適合兼有風寒濕邪侵襲的筋骨痛。
  • 寒溫並用:雖多數藥物性溫,但配伍蛤粉之寒,可能意在防止溫燥太過,或針對瘀久化熱之潛在病機。

3. 整體作用方向

全方結合 活血、行氣、通絡、祛風 四法,標本兼顧:

  • 直接作用於損傷局部,改善微循環,促進瘀血吸收(乳香、沒藥、川芎)。
  • 間接調節整體氣血,防止瘀阻生變(當歸補血,蛤粉清熱)。
  • 加入通絡祛風藥,擴展應用範圍至風濕痹痛(地龍、羌活、細辛)。

三、推論應用場景

此方可能更適合 急性損傷初期(瘀血腫痛明顯)或 慢性筋骨疼痛(如陳舊傷復發或風濕夾瘀)。若損傷伴隨明顯熱象(紅腫熱痛),蛤粉可發揮清熱之效;若偏寒濕,則羌活、細辛能加強散寒除濕。

綜上,「定痛沒藥散」體現了中醫傷科 「瘀去則痛止」 的核心理念,通過多層次配伍,達到消腫、止痛、修復的綜合效果。

傳統服藥法


"乳香1錢,沒藥1錢,當歸1錢,芎藭1錢,地龍1錢,細辛1錢,羌活1錢,蛤粉1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定痛沒藥散, 出處:《禦藥院方》卷十。 組成:乳香1錢,沒藥1錢,當歸1錢,川芎1錢,地龍1錢,細辛1錢,羌活1錢,蛤粉1兩,黃丹2錢半,蒲黃3錢。 主治:按摩導引,令血氣復行。主治:筋骨損傷疼痛。

定痛沒藥散, 出處:《禦藥院方》卷十。 組成:蒼朮1斤(刮去黑皮,炒深黃色),桂(去粗皮)1兩,熟乾地黃(焙乾)1兩,沒藥(研)1兩,甘草(炙微赤,銼)1兩,蒲黃1兩。 主治:一切打撲傷損,筋骨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