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定痛消風散中包含全蠍,乃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通絡止痛: 全蠍性溫,入肝經,具有通絡止痛之效,對於風濕痺痛、筋骨疼痛等症狀有明顯療效。
2. 祛風除濕: 全蠍能散風除濕,對於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疼痛、麻木、腫脹等症狀有良好效果。
因此,定痛消風散中加入全蠍,旨在通過其通絡止痛、祛風除濕的功效,達到緩解疼痛、消除風濕痺痛等病症的效果。
定痛消風散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祛風止痛: 白芷味辛、性溫,入肺、胃經,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之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如頭痛、牙痛、關節痛等,白芷能有效改善。
- 消腫止癢: 白芷具有解毒消腫、止癢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皮疹、瘙癢等症,白芷能起到緩解作用。
因此,白芷在定痛消風散中起到祛風止痛、消腫止癢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定痛消風散」中包含「細辛」,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祛風止痛:細辛性溫,味辛,具有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疼痛,如風寒頭痛、齒痛、關節痛等,均有顯著療效。
- 通經活絡:細辛可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對於風寒濕邪阻滯經絡引起的疼痛,如肢體麻木、筋骨痠痛等,亦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因此,細辛的加入,可有效地提升「定痛消風散」的祛風止痛、通經活絡功效,達到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疼痛的目的。
定痛消風散中包含荊芥,主要原因在於其疏風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
荊芥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解表散寒、透疹止癢、消腫止痛的功效。其疏風散寒作用能有效驅散風寒濕邪,止痛消腫作用則能緩解因風寒溼邪引起的疼痛和腫脹。因此,荊芥在定痛消風散中可起到疏解表寒、止痛消腫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風寒溼邪引起的疼痛和腫脹的效果。
定痛消風散中包含花椒,主要原因如下:
- 溫經散寒、止痛消腫: 花椒性溫,味辛,入脾、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對於因寒邪入侵而引起的疼痛、麻木、肢體僵硬等症狀,花椒能有效溫通經絡,驅散寒邪,達到止痛的效果。
-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花椒還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對於因氣血瘀滯、經絡不通引起的疼痛,花椒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達到止痛的效果。
因此,花椒在定痛消風散中,既能溫經散寒,又能活血化瘀,有助於緩解疼痛,達到治療效果。
定痛消風散中包含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痛: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入膀胱經,具有祛風解表、止痛消腫的功效。方劑中加入防風,可有效祛除風寒濕邪,緩解疼痛,達到止痛消風之效。
- 協同作用:防風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如羌活、獨活、川芎等,共同發揮祛風止痛的功效,相輔相成,增強療效。同時,防風還能起到引藥入經的作用,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定痛消風散】的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牙疼」,屬外用法劑。古代醫家認為牙疼多因風邪侵襲、寒凝血滯或蟲蛀所致,方名「定痛」強調其止痛之效,「消風」則暗示祛除風邪之功。以藥末直接塗擦患處,配合鹽水漱口,可局部疏風散寒、殺蟲止癢,適用於風寒或風蟲引起的牙齒劇痛。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祛風止痛:
- 防風、荊芥:辛溫解表,善散頭面風邪,緩解因風襲牙齦之腫痛。
- 白芷:芳香上達,專入陽明經,除風燥濕,針對齒痛連及額頭者尤效。
散寒通絡:
- 細辛、川椒:辛熱走竄,能溫通經脈、驅逐寒凝。細辛善治牙齦冷痛,川椒局部麻醉殺蟲,合而破除寒滯氣血之痛。
搜風定痙:
- 全蠍:蟲類藥性峻烈,搜剔經絡風邪,解痙止痛,對頑固性牙痛或風蟲蛀蝕有剋制作用。
三、配伍機理
全方以「辛溫祛風」為主軸,結合「散寒通絡」與「蟲藥搜剔」:
- 辛溫協同:防風、荊芥開皮毛透邪,細辛、白芷引藥上行,川椒溫中散寒,形成從表至裡的祛邪鏈條。
- 動靜相佐:全蠍性猛走竄,配合白芷之昇散,增強藥力透達病所;鹽水漱口取其鹹寒軟堅,兼清熱防腐,與藥末溫性互制。
此方設計針對「風寒牙痛」或「風蟲齲痛」,通過局部用藥直接作用患處,迅速開泄鬱結、疏通氣血,體現中醫「就近祛邪」與「以毒攻毒」的治療思維。
傳統服藥法
全蠍、白芷、細辛、荊芥、川椒、防風。
上為末。
擦患處,以鹽水漱,吐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定痛消風散, 出處:《袖珍》卷三。 組成:全蠍、白芷、細辛、荊芥、川椒、防風。 主治:牙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