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蝕肉膏

DA HUANG SHI ROU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鬼遺》卷五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心經 19%
脾經 11%
肺經 8%
大腸經 8%
胃經 8%
心包經 5%
膽經 5%
小腸經 2%
膀胱經 2%
三焦經 2%
腎經 2%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心包經
膽經
小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大黃蝕肉膏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其瀉熱解毒、消腫生肌的藥理作用。

大黃味苦寒,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活血化瘀等功效。其寒性可清熱瀉火,解毒消腫,而其瀉下作用可將體內毒素排出,促進傷口癒合。因此,在治療外傷感染、潰瘍、瘡瘍等病症時,大黃可以有效地消滅病菌、清除膿血、促進肉芽生長,達到治療目的。

大黃蝕肉膏中加入附子,看似矛盾,實則有其深意。

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經散寒之效。大黃性寒涼,入脾、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功效。兩者看似相反,實則相輔相成。

附子溫陽散寒,可緩解大黃寒涼之性,避免其過於寒涼傷陽,同時又能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藥物深入病竈,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故附子的加入,可增強大黃蝕肉膏的治療效果,同時減輕其副作用。

大黃蝕肉膏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川芎性溫,味辛,入肝、心包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等導致的局部瘀血腫痛,川芎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引導藥力,加速療效:大黃蝕肉膏以大黃為主藥,具有瀉火解毒、消腫生肌之效,但其性寒涼,易傷正氣。川芎性溫,能引導大黃藥力直達病所,減少對正常組織的損傷,提高療效,同時亦能緩解大黃的寒涼之性,避免其副作用。

大黃蝕肉膏中加入雄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原因:

1. 解毒殺蟲: 雄黃性溫,味辛,具有解毒殺蟲之效。其可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對於潰瘍、瘡瘍等感染性病竈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在與大黃等藥材配伍時,可有效控制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2. 消腫止痛: 雄黃亦具有一定的消腫止痛作用。對於因外傷、感染而引起的紅腫疼痛,雄黃可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更有效地控制炎症反應,減輕患者痛苦。

大黃蝕肉膏中加入珍珠,其主要原因為:

  1. 清熱解毒: 珍珠性寒,味甘鹹,入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可輔助大黃清熱解毒,消散瘡瘍毒氣。
  2. 生肌斂瘡: 珍珠富含碳酸鈣,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促進創口癒合,加速傷口組織再生,配合大黃的消腫止痛功效,促進創傷的修復。

因此,珍珠的加入能增強大黃蝕肉膏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生肌斂瘡功效,提高藥效,使其更加有效地治療瘡瘍腫毒等症。

大黃蝕肉膏中包含白蘞,主要原因在於白蘞具有以下兩個作用:

  1. 清熱解毒: 白蘞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在方劑中,白蘞可以與大黃等藥物配合,共同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對於熱毒蘊結所致的瘡瘍腫痛,具有較好的療效。
  2. 燥濕止癢: 白蘞還有燥濕止癢的作用,可以治療濕疹、濕瘡等皮膚病。對於一些濕熱蘊結所致的瘡瘍,白蘞可以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促進瘡瘍的癒合。

大黃蝕肉膏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收斂: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收斂之效,可抑制肉芽組織過度生長,防止創口潰爛。同時,白礬能與大黃等藥材共同作用,加速傷口癒合。
  2. 殺菌消炎: 白礬具有殺菌消炎之效,能抑制傷口感染,減少感染風險。在傳統醫學中,白礬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各種皮膚病和外傷,有助於加速傷口癒合,防止感染。

因此,大黃蝕肉膏中加入白礬,不僅可以促進傷口癒合,還能有效控制感染,提高治療效果。

大黃蝕肉膏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1. 清熱解毒:大黃蝕肉膏主要用於治療瘡瘍腫毒、腐肉不去等症,而黃芩性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作用,可以有效清除瘡瘍中的熱毒,防止感染擴散。
  2. 涼血止血:黃芩還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可以抑制瘡瘍的出血,促進傷口癒合。

此外,黃芩與大黃、黃連等藥物配伍,可以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大黃蝕肉膏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由濕熱、瘀血所引起的各種皮膚病變。其組成中包含雌黃,這是因為雌黃具有特殊的藥理特性。雌黃,化學成分為二硫化黃,具有良好的毒性及抗菌性,廣泛應用於中醫外科,對於治療化膿性炎症及腐爛性傷口有明顯效果。

雌黃的毒性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清除死組織,並促進新生組織的生長,進而促進傷口癒合。此外,它還能抗炎鎮痛,減輕病人的不適。因此,將雌黃納入大黃蝕肉膏中,可以增強療效,加速皮膚癒合過程。

不過,由於雌黃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必須謹慎,以免造成副作用。有效且安全的使用雌黃,需遵循中醫師的指導,確保療效的同時,保障病人的健康。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大黃蝕肉膏」

組成:

  • 川芎:活血化瘀
  • 大黃:清熱瀉火
  • 附子:溫裡散寒
  • 黃芩:清熱燥濕
  • 珍珠:滋陰潤燥
  • 白蘞:清熱解毒
  • 雄黃:解毒殺蟲
  • 雌黃:殺蟲解毒
  • 白礬:止血、清熱解毒

主治功效:

癰疽,指嚴重的皮膚和皮下組織感染,多由細菌引起,表現為紅、腫、熱、痛,可化膿形成膿腫。

藥理作用: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止痛。
  • 大黃:清熱瀉火,通便,解毒。
  • 附子:溫裡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
  • 珍珠:滋陰潤燥,鎮靜安神,平肝息風,清熱解毒。
  • 白蘞:清熱解毒,化腐生肌,斂瘡止痛。
  • 雄黃:解毒殺蟲,清熱解毒,止癢。
  • 雌黃:殺蟲解毒,溫肺化痰,止咳平喘。
  • 白礬:止血,清熱解毒,燥濕止瀉,解毒。

用法用量:

外用,取適量藥膏塗抹患處,每日數次。

禁忌:

  • pregnant women
  • children under 12 years old
  • skin ulcers

注意事項:

  • 避免與其他藥物同時服用,以免發生藥物相互作用。
  • 使用前應諮詢醫師或藥師,並遵照醫囑服用。
  • 用藥期間如有任何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總結:

中藥方劑「大黃蝕肉膏」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化腐生肌、解毒殺蟲、活血化瘀等功效,可治療癰疽等疾病。使用前應諮詢醫師或藥師,並遵照醫囑服用。

傳統服藥法


大黃1兩,附子1兩,菵草1兩,芎窮1兩,雄黃(研)1兩,真珠末1兩,白蘞2兩,白蘞2兩,礬石(研)2兩,黃芩2兩,漆頭2兩,蘆茹(末)2兩,雌黃(研)1兩。
上十一味,以豬脂1升4合,微火煎三上下,去滓;下礬石、蘆茹等研者藥,煎成膏。
敷瘡中。須惡肉盡,勿使過也。
方中雄黃、雌黃、礬石下「研」字原脫,據《普濟方》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黃蝕肉膏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大黃蝕肉膏, 出處:《鬼遺》卷五。 組成:大黃1兩,附子1兩,菵草1兩,川芎1兩,雄黃(研)1兩,真珠末1兩,白蘞2兩,白蘞2兩,礬石(研)2兩,黃芩2兩,漆頭2兩,蘆茹(末)2兩,雌黃(研)1兩。 主治:癰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