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疏經湯中加入白芷,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通鼻竅,散風寒: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通鼻竅、散風寒之效。疏經湯多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塞流涕等症,白芷能有效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使氣血流通,恢復鼻竅通暢。
- 祛風濕,止痛:白芷亦能祛風濕、止痛,對於風濕痺痛、肢體麻木等症也有輔助治療作用。疏經湯中加入白芷,有助於緩解風濕引起的疼痛,促進氣血運行,改善患者體質。
疏經湯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散寒,通經活絡: 羌活性溫,味辛,歸膀胱、肝經,具有疏散風寒、通經活絡之效。疏經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羌活可有效驅散風寒,使經絡通暢,緩解疼痛。
- 配合其他藥物: 疏經湯中其他藥物如獨活、川芎等,也具有疏風散寒、通經活絡的作用,羌活與之配合,可以增強藥效,相輔相成,更有效地治療疾病。
疏經湯中加入砂仁,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 行氣止痛: 砂仁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止痛、溫脾胃之效。疏經湯旨在疏通經絡,緩解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砂仁的加入有助於促進氣血運行,消除瘀滯,達到止痛的效果。
- 溫脾和胃: 疏經湯常用於治療寒凝血瘀、氣滯不通引起的疼痛,砂仁溫脾和胃,可避免藥物寒涼性損傷脾胃,避免藥物過於寒涼,導致脾胃虛寒,反而加重病情。
疏經湯中加入桂枝,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溫通經絡: 桂枝性溫,味辛,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的功效。疏經湯常用於治療風寒溼痹、經絡不通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桂枝可溫暖經絡,驅散寒邪,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經絡痺阻,從而緩解疼痛。
二、調和營衛: 桂枝亦有調和營衛之功。營血屬陰,衛氣屬陽,桂枝能溫陽散寒,促進衛氣運行,同時又能溫通血脈,使營血暢行,達到陰陽調和,氣血流通的效果,有助於改善疾病症狀。
疏經湯中包含白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利水滲濕: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疏經湯多用於治療經絡阻滯、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疼痛麻木、肢體沉重等症,白朮可健脾益氣,使脾胃運化正常,脾主運化水濕,利水滲濕,有助於去除導致經絡阻滯的水濕,從而改善病症。
- 配伍增效,協調藥性: 疏經湯中常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如茯苓、川芎、當歸等,白朮與這些藥物相配,可增強其藥效,並協調藥性,使其藥效發揮得更全面,更有效地達到疏通經絡、活血止痛的目的。
疏經湯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解鬱、止痛消腫的功效。疏經湯主要針對經絡不通、氣血瘀滯所致的疼痛,香附能疏通經絡,緩解疼痛,達到止痛的效果。
- 調和脾胃:香附亦能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吸收。疏經湯中常配伍其他健脾和胃的藥物,香附的加入可以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改善脾胃功能,進一步促進氣血運行,達到舒經活絡的目的。
總之,香附在疏經湯中起到行氣止痛、調和脾胃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主治功效
疏經湯主治功效分析
《竹林女科證治》中記載,疏經湯主治十三四歲少女,天癸已行而忽不行之症。此症狀臨牀表現為:或發熱,或疼痛,身體不寧,口苦面赤,寒熱不定,頭目暈花,方昌翰認為這是由於「血脈壅阻」所致。 方中運用疏經湯與和氣丸合治,本文僅針對疏經湯進行分析。
方劑組成及功效分析:
疏經湯由白芷、羌活、砂仁、桂枝、白朮、香附六味藥物組成,藥物功效如下:
白芷: 祛風止痛,排膿消腫。白芷辛溫走竄,能疏通經絡,散寒止痛,對於因寒邪阻滯經絡所致的疼痛有效。其排膿消腫的功效,則暗示了此方可能兼顧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以改善血脈壅阻的狀態。
羌活: 散寒止痛,解表散風。羌活善於祛風寒濕,與白芷合用,加強散寒止痛之效,並能解表散風,消除外邪的影響。
砂仁: 化濕行氣,溫中止瀉。砂仁溫中行氣,燥濕,可以溫暖脾胃,排除體內濕邪,並能調理氣機,使氣血運行通暢。由於症狀中出現口苦,暗示可能存在肝膽濕熱,砂仁在此發揮重要作用。
桂枝: 發汗解肌,調和經脈。桂枝辛甘溫,具有溫經通絡的功效,能調和營衛,緩解寒熱往來之症。其發汗解肌之功,則有利於驅除外邪,使經脈通利。
白朮: 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能改善脾胃虛弱,使氣血生化有源,從根本上解決血脈壅阻的問題。脾胃健運,則水濕代謝正常,亦有利於改善寒熱往來之症。
香附: 疏肝理氣,和胃止痛。香附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可舒緩肝氣鬱滯,改善胸脅疼痛,並能和胃止痛,解決因氣滯血瘀導致的不適感。
治療原理:
疏經湯治療「血脈壅阻」的原理,是通過多種藥物協同作用,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目的。方中既有辛溫解表散寒之品,又有溫中化濕行氣之藥,更有健脾益氣,疏肝理氣之物。這些藥物共同作用,從不同角度入手,解決寒邪、濕邪、氣滯、血瘀等病理因素,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改善症狀。 總體而言,該方以疏肝理氣為主,兼顧溫經散寒、健脾益氣,整體調理,標本兼治。
此方針對的是青春期少女血脈壅阻,而非所有血脈壅阻的證候。其症狀特點是與肝鬱、氣滯、寒邪、濕邪相關,因此方中藥物選擇也體現了針對性的治療策略。
傳統服藥法
白芷7分,羌活1錢,砂仁1錢,桂枝1錢,白朮1錢,香附1錢2分。
如身體不熱不痛,羌活、桂枝減半,加當歸、川芎各1錢;血攻心痛,加乾漆(炒令煙盡),玄胡索各3分;嗽痰氣急,加半夏(制)、桔梗、杏仁(去皮尖)、五味子各3分。
加生薑三片,蔥白三莖,空心熱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疏經湯是一首中藥方劑,使用前應諮詢醫生。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疏經湯, 出處:《竹林女科》卷一。 組成:白芷7分,羌活1錢,砂仁1錢,桂枝1錢,白朮1錢,香附1錢2分。 主治:室女13-14歲,血脈壅阻,天癸已行而忽不行,或發熱,或疼痛,身體不寧,口苦面赤,寒熱不定,頭目暈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