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狗頭骨散

黑狗頭骨散

HEI GOU TOU G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1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肝經 33%
脾經 33%
肺經
肝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黑狗頭骨散為一方古老而獨特的中醫藥方,其組成中包含了天靈蓋這一罕見成分。天靈蓋,在中醫學中指的是動物頭顱頂部的骨頭,此方選用黑狗之天靈蓋,取其性味甘平,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固精止瀉之效。據《本草綱目》記載,黑狗頭骨散用於治療虛損腰痛、久瀉不止等症狀。此方認為,黑狗頭骨得天之靈氣,能通達神明,強腎益髓,故用於補益虛弱之人,使之精神煥發,體力增強。然而,現代醫學觀點多對使用動物骨頭持保留態度,建議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慎重使用。

黑狗頭骨散方劑中含有天南星,主要原因有二:

一、 散寒止痛: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散寒止痛之功效。此方主治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而天南星可散寒濕,解除痺痛,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

二、 消腫止痛:天南星亦具消腫止痛之效,可治跌打損傷,骨折瘀腫等症。黑狗頭骨散中,黑狗頭骨主治跌打損傷,而天南星則可輔助消腫止痛,增強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黑狗頭骨散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打撲損瘡,多時不癒」,意指因跌打損傷或外力撞擊所致的瘡傷,長期未能癒合。古代醫家認為,此類久傷可能涉及氣血瘀滯、筋骨損傷,甚至因瘀久化熱或體虛不斂,導致瘡口難合。方中以溫酒送服,取其辛溫行散之力,助藥勢通行經絡,散瘀生新。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黑狗頭骨(炙微黃)

    • 狗頭骨於古代本草中多記載具「續筋骨、消腫止痛」之功。
    • 《本草綱目》稱狗骨能「消癰腫、長肌肉」,炙黃後更增溫通之性,助散瘀生肌。
    • 此處選黑犬,或取其「黑屬水」之象,應腎主骨之理論,強化補骨續傷之效。
  2. 天靈蓋(塗酥炙黃)

    • 古人認為天靈蓋(人骨)可「治久傷、陰瘡不斂」,具收斂生肌之效。
    • 酥油炙製可減其寒性,兼緩和峻烈之氣,使其專入血分,助長瘡口癒合。
  3. 生牛皮(燒灰)

    • 牛皮燒灰後性澀,傳統用於「斂瘡止血」。《本草拾遺》載其治「金瘡不合」,取其膠質炭化後吸附斂瘡之效。
    • 現代推測或因其炭化結構可促進局部組織修復,類似中醫「煅存性」之應用。
  4. 天南星(炮裂)

    • 天南星辛溫有毒,炮製後毒性減而保留其「散結消腫」之力。
    • 古人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此處取其通經絡、散瘀滯,助前藥行散之功。

全方配伍邏輯

此方以「骨類藥」為主軸,黑狗頭骨、天靈蓋均直接對應「腎主骨」理論,強化續傷接骨之效;生牛皮灰斂瘡生肌,天南星散瘀通絡,組成「散瘀—斂瘡—續骨」的治療鏈。溫酒送服更增行散之力,適合久傷瘀滯且瘡口難癒之證。

可能的治療原理推測

  1. 物理作用:骨類藥與牛皮灰可能含礦物質或膠質成分,直接促進局部組織修復。
  2. 中醫理論:透過「以形補形」思路(骨補骨、皮補皮),結合行散(南星、酒)與收斂(牛皮灰)的雙向調節,使瘀去新生。
  3. 藥性協同:溫通與收斂並用,既防過散傷正,又避免純斂留瘀,體現「祛瘀生新」的治療思維。

此方展現古代對創傷處理的經驗智慧,結合動物藥、礦物藥及炮製技術,針對慢性損傷提出實用解法。

傳統服藥法


黑狗頭骨1兩(炙令微黃),天靈蓋1兩(塗酥炙令黃),生牛皮1兩(燒灰),天南星1兩(炮裂)。
上為細散。
每服2錢,以溫酒下,1日3-4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黑狗頭骨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七。 組成:黑狗頭骨1兩(炙令微黃),天靈蓋1兩(塗酥炙令黃),生牛皮1兩(燒灰),天南星1兩(炮裂)。 主治:打撲損瘡,多時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