掞瘴散

掞瘴散

YAN ZHA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8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肝經 33%
大腸經 33%
肺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掞瘴散中加入側柏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 側柏葉性寒,味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有效抑制瘴氣所致的熱毒,緩解發熱、煩躁、口渴等症狀。
  2. 止血生肌: 側柏葉具有止血生肌的功效,可促進傷口癒合,預防瘴氣導致的皮膚損傷。

綜上所述,側柏葉在掞瘴散中起到清熱解毒、止血生肌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瘴氣所致的各種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掞瘴散」分析

一、傳統功效與主治
「掞瘴散」主治「疔瘡瘴毒潰爛成瘡」,此處「瘴毒」應指南方濕熱穢濁之氣鬱積成毒,與熱毒相搏,發為潰爛疔瘡。疔瘡為熱毒熾盛、氣血凝滯之證,若兼瘴氣濕毒,則瘡面多潰爛流膿、久不收口。本方以「掞」(外敷)法直接作用患處,旨在清熱解毒、燥濕斂瘡。

二、組成藥物分析

  1. 柏樹皮(去外粗皮)

    • 柏樹皮(側柏或柏木之皮)性味苦澀微寒,歸肺、肝經。
    • 《本草綱目》載其能「殺蟲解毒」,外用可治「火灼爛瘡、長腐肉」。其苦寒清熱,澀能斂瘡,去除外層粗皮後,內層皮部藥性更純,專攻瘡面濕熱腐穢。
  2. 側柏葉

    • 側柏葉苦澀微寒,歸肺、肝、脾經。
    • 《名醫別錄》言其「主火瘡」,燒灰外用可「斂瘡生肌」。其清熱涼血之功能解瘴毒之熱,收澀之性助瘡面癒合。
  3. 柏油(為調和劑)

    • 柏油(柏脂)黏稠,具防腐、黏合之效。先塗於瘡面,既能隔絕穢氣,亦能助藥末附著,延長藥效。

三、方劑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清熱解毒協同作用

    • 柏樹皮與側柏葉均性寒,合用增強清解瘡毒之力,針對「瘴毒」熱邪。
  2. 燥濕與斂瘡並行

    • 二藥苦澀能燥濕,側柏葉斂瘡、柏樹皮祛腐,一收一除,調理瘡面濕爛與腐肉。
  3. 外治給藥途徑之效

    • 直接外敷使藥力集中患處,柏油先刷形成保護層,再掞藥末加強滲透,加速祛毒生新。

四、推廣應用考量
此方設計符合「瘴毒潰爛」病機,藥物簡潔而力道專一,現代或可延伸用於濕熱型皮膚潰瘍、感染性傷口等,然須辨證屬實熱腐穢者為宜。

傳統服藥法


柏樹皮(去外面粗皮)、側柏葉各等分。
上為細末。
以柏油先刷,次掞末。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掞瘴散, 出處:《準繩·瘍醫》卷二。 組成:柏樹皮(去外面粗皮)、側柏葉各等分。 主治:疔瘡瘴毒潰爛成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