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濟危上丹」方中包含乳香,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其揮發油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散寒止痛,溫經通絡: 乳香亦具有一定的散寒止痛作用,可溫經通絡,改善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
因此,乳香在「濟危上丹」方中,可發揮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散寒止痛等作用,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
濟危上丹方中包含五靈脂,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五靈脂為血竭的加工品,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行氣止血之效。其藥性溫和,善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胸腹疼痛等症。
濟危上丹為救治危急重症的方劑,常用於治療外傷出血、瘀血內阻、胸痛氣短等症。五靈脂的活血化瘀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有利於消除瘀血,緩解疼痛;其行氣止痛的作用可以改善氣血運行,緩解胸痛氣短等症狀。因此,五靈脂的加入,可有效提高濟危上丹的療效。
濟危上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各類內科急症及高熱病症。在其組成中包含硫磺,這一成分的選取有其特殊的醫療意義。
首先,硫磺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具有祛邪、消炎的特性,能夠幫助清除體內的熱邪與積滯,進而降低因病症引起的發熱狀態。其次,硫磺在中醫中也具有溫通血脈與促進氣血運行的作用,對於急性炎症或瘡癤等情況有良好的療效。此外,硫磺能夠促進身體的解毒功能,幫助排出體內毒素,對於增強免疫力也有一定的輔助效果。
總的來說,濟危上丹中加入硫磺,旨在透過其獨特的藥性,增強方劑的療效,從而達到快速解熱、消炎及促進康復的效果。這也是中醫在方劑設計上,依據藥物特性與疾病需求的綜合考量。
濟危上丹方中包含玄精石,主要原因有二:
一、 提升藥效: 玄精石性寒,能清熱解毒,且富含微量元素,有助於增強其他藥材的功效。例如與黃連、黃柏等清熱燥濕藥材搭配使用,可加強其清熱解毒效果,進一步達到治療目的。
二、 平衡藥性: 濟危上丹方中多為溫熱性藥材,容易燥熱傷陰。玄精石的寒性可以中和藥性,避免過度溫燥,保護患者臟腑不受損傷,提高治療安全性。
濟危上丹方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濟危上丹為治上焦寒證之方,其中加入陳皮,可助於行氣散寒,溫中健脾,使藥力更好地直達病所。
- 調和藥性: 方中其他藥材如半夏、乾薑等,性偏燥烈,容易傷及脾胃。陳皮性溫和,可緩解藥性,保護脾胃,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和發揮功效,達到治病而不傷正的目的。
濟危上丹方中包含桑寄生,主要原因有二:
一、補肝腎,強筋骨:桑寄生性味甘平,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之效。濟危上丹方主治跌打損傷,骨折脫臼等症,桑寄生可以補益肝腎,使筋骨強健,促進傷口癒合。
二、祛風濕,止痛:桑寄生亦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跌打損傷往往伴隨疼痛,而桑寄生可以緩解疼痛,消散瘀血,促進傷患恢復。
濟危上丹方劑中加入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血,固本培元: 阿膠味甘性平,入肺、肝、腎三經,具有滋陰潤燥、補血止血、安神定志的功效。方劑中加入阿膠,可補益氣血,滋養陰液,固本培元,提升患者的體質,為後續治療奠定基礎。
- 緩解症狀,提高療效: 濟危上丹針對的病症往往伴有氣血不足、陰虛內熱等症狀。阿膠能滋陰養血,緩解陰虛燥熱、氣血虧虛所致的症狀,如口乾舌燥、心煩失眠、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使患者能更好地接受治療,提高藥物的療效。
濟危上丹方中包含卷柏,主要是利用其止血功效。卷柏性寒,味苦,入肺、肝經,具有止血、利尿、消腫的功效。
卷柏的止血作用主要體現在其對血液凝固的促進作用,以及對血管收縮的調節作用。對於因外傷、手術等原因造成的出血,卷柏能有效地止血,並加速傷口癒合。
此外,卷柏也具備利尿和消腫的作用,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減輕水腫,進一步促進傷口癒合。因此,卷柏在濟危上丹中,起著止血和消腫的關鍵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濟危上丹]主治產後氣血暴脫、虛極生風之危證。其描述「所下過多,唇青肉冷」提示失血過多而陽氣衰微;「汗出目眩,神昏痰鳴」反映氣隨血脫、風動痰逆,病機關鍵為氣血兩虧、陽虛風動,屬產後急症範疇。方名「濟危」凸顯其急救特性,旨在固脫回陽、息風化痰,以挽救「命在須臾」之險境。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配伍結構
溫陽固脫組
- 硫黃:大熱之品,直補命門火衰,逐冷回陽。
- 太陰玄精石:咸寒沉降,既能制硫黃燥烈,又可化痰定喘,與硫黃形成「寒熱互制」。
活血化瘀組
- 五靈脂:散瘀止血,防離經之血滯留為患。
- 乳香:活血定痛,兼能行氣通絡,助血脈暢通。
滋養肝腎組
- 桑寄生:補肝腎、強筋骨,兼祛風濕。
- 真阿膠:血肉有情之品,滋陰補血止血,救陰以涵陽。
理氣化痰組
-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斷生痰之源。
- 卷柏(生用):活血通經,炒後減其寒性,兼能化痰。
(二)方劑作用機制
- 陽氣復振:硫黃配玄精石,溫陽不助火,急救垂絕之陽。
- 血脈通調:五靈脂、乳香化瘀,阿膠、地黃汁養血,使瘀去新生。
- 風痰並治:陳皮、卷柏化痰,桑寄生息風,標本兼顧。
- 劑型設計:以地黃汁糊丸,取其滋陰養血之力;酒送服助藥勢,循「血得溫則行」之理。
(三)推理功效延伸
此方體現「峻補溫陽佐以化痰活血」思路,除產後虛風外,或可用於陽虛痰瘀交阻之胸痹、喘證,然須辨證確屬陰寒內盛者。
三、經典思維總結
本方以「急則治標」為原則,融合溫陽、化痰、化瘀三法,契合產後「多虛多瘀」病機。其配伍精妙處在於:
- 硫黃與玄精石寒熱相制,防溫燥傷陰。
- 阿膠與五靈脂動靜結合,止血不留瘀。
- 酒送服強化溫通之效,直達病所。
全方彰顯中醫「回陽救逆不忘顧護陰血」之智慧,體現對危急重症的立體干預策略。
傳統服藥法
乳香(研)、五靈脂(研)、硫黃(研)、太陰玄精石(研)、陳皮(去白)、桑寄生、真阿膠(炙、搗)、卷柏(生)各等分。
將後四味同研勻,石器內微火上炒,勿令焦,再研極細,後入余藥末,用地黃汁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產後溫酒送下20丸,當歸酒亦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濟危上丹, 出處:《産育寶慶集》卷上。 組成:乳香(研)、五靈脂(研)、硫黃(研)、太陰玄精石(研)、陳皮(去白)、桑寄生、真阿膠(炙、搗)、卷柏(生)各等分。 主治:産後所下過多,虛極生風,唇青肉冷,汗出目眩,神昏或痰鳴氣喘,命在須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