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二白乾葛湯中加入蔥白,主要考量其辛溫發散,解表散寒的作用。
蔥白性溫,味辛,入肺經,能散寒解表,宣肺通竅。在二白乾葛湯中,蔥白與白芍、白朮等藥物相配,起到協同作用,增強解表散寒之力,有助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發熱、鼻塞流涕等症狀。此外,蔥白還有開胃健脾的功效,有助於緩解因風寒感冒引起的食慾不振等症狀。
二白乾葛湯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散風寒,通竅止痛: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疏散風寒、通竅止痛的功效。二白乾葛湯主治風寒束表、頭身疼痛、鼻塞流涕等症,而白芷可助其疏散風邪,通利鼻竅,緩解疼痛。
- 解毒消腫:白芷亦具解毒消腫之效。若患者因風寒侵襲,出現面部腫脹、鼻塞等症,白芷可幫助消腫止痛,改善病症。
二白乾葛湯中包含葛根,主要原因有二:
- 解肌退熱:葛根味甘性涼,具解肌退熱之效。二白乾葛湯主治外感風寒,發熱惡寒,頭痛鼻塞等症,葛根可疏散風邪,使表邪從汗而解,達到退熱效果。
- 升陽解表:葛根具有升陽解表的作用,可使陽氣上升,驅散寒邪。二白乾葛湯常用於治療陽氣不足、寒邪外襲所致的感冒,葛根可助陽氣升發,抵禦外邪入侵,達到解表止咳的效果。
二白乾葛湯中加入升麻,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升麻性微寒,能疏散風熱,清熱解毒。二白乾葛湯主治風熱感冒,伴有發熱、頭痛、口渴等症狀,升麻的加入有助於清熱解表,緩解患者的不適。
- 升陽舉陷:升麻具有升陽舉陷之功,可提振陽氣,改善氣血循環。二白乾葛湯中還包含白芍、甘草等滋陰養血的藥物,升麻的加入可以平衡藥性,避免過於滋膩,使藥效更加全面。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二白乾葛湯傳統功效分析
此方主治「陽明表邪頭痛」,其特點為前額痛連眼眶,脈象洪長,伴發熱無汗,屬外邪初犯陽明經之表證。陽明經循行於額面,風寒或風熱之邪鬱滯經絡,氣血不通則痛;發熱無汗為表邪未解、衛陽被遏之象。方中藥物組合旨在疏解陽明表邪,兼調氣血通路。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 蔥白:辛溫發散,通陽解表,開腠理以助汗出,針對「無汗」之表閉。
- 白芷:歸陽明經,辛散風寒、芳香通竅,善治前額頭痛,為引經藥。
- 乾葛(葛根):升發陽明經氣,解肌退熱,舒缓經脈拘急,改善頭項強痛。
- 升麻:升散透邪,助葛根引藥上行,清解陽明鬱熱。
加減配伍邏輯
- 太陽經症(羌活、防風、川芎):追加太陽經祛風散寒藥,擴展解表範圍。
- 少陽經症(柴胡、川芎):引入少陽疏肝利膽之品,調和半表半裏。
- 嘔惡(二陳平胃散):痰濕中阻時,合用燥濕化痰、和胃降逆。
- 有火(梔子、黃連):清泄裏熱,防邪入裏化熱。
整體治療思維
此方以「辛涼升散」為主軸,結合引經藥直達病所,解除陽明經表邪的同時,兼顧兼症靈活加減。其核心在於透邪外達、通絡止痛,體現「經絡辨證」與「分經用藥」的傳統思路,適用於外感初起、經氣不暢之實證。
傳統服藥法
蔥白、白芷、乾葛、升麻。
症兼太陽者,加羌活、防風、川芎;症兼少陽者,加柴胡、川芎;嘔惡,合二陳平胃散;有火者,加梔、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發散作用,體質虛弱、脾胃虛寒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二白乾葛湯, 出處:《傷寒大白》卷一。 組成:蔥白、白芷、乾葛、升麻。 主治:陽明表邪頭痛,額前痛連眼眶,脈洪而長,發熱無汗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