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炎散

耳炎散

ER YA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藥知識手冊》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38

熱/寒比例

(0.26)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9%
肝經 19%
脾經 17%
膽經 14%
大腸經 11%
肺經 5%
膀胱經 5%
胃經 5%
心經
肝經
脾經
膽經
大腸經
肺經
膀胱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耳炎散中添加豬膽汁,乃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1. 清熱解毒:豬膽汁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有效清除耳道內積聚的熱毒,減輕炎症反應。
  2. 消腫止痛:豬膽汁的苦寒之性,有助於消腫止痛,緩解耳部疼痛和腫脹。

因此,在耳炎散中加入豬膽汁,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耳炎。

耳炎散方劑中使用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止癢: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對於濕熱蘊結導致的耳內瘙癢、流膿等症狀,白礬能有效抑制病邪,起到止癢消腫的作用。
  2. 收斂生肌:白礬還有收斂生肌的作用。對於耳部潰瘍、糜爛等傷口,白礬能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

總而言之,白礬在耳炎散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改善濕熱耳炎的症狀,並促進傷口癒合。

耳炎散中添加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肝經。其性寒涼,能清熱瀉火,適用於熱毒壅盛所致的耳炎。其苦寒之性可直達病所,迅速消散熱毒,並能抑制細菌生長,減輕炎症反應。此外,黃連還具有止痛作用,能緩解耳痛、耳鳴等症狀。

因此,耳炎散中添加黃連,可有效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耳炎,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患者早日康復。

「耳炎散」方劑中包含「樟腦」,主要是利用其辛溫通竅的特性。

樟腦性溫,味辛,具有芳香開竅止痛消腫的效果。當耳道感染發炎時,樟腦可穿透耳道,消散瘀血減輕疼痛。此外,樟腦的芳香氣味還可以驅散濕氣,有助於改善耳內環境,促進炎症消退。因此,樟腦在「耳炎散」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輔助角色,有助於緩解耳炎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耳炎散主治「耳內腫痛,流出膿水」,屬中醫「膿耳」(類似現代化膿性中耳炎)範疇。其病機多因風熱濕邪上攻耳竅,或肝膽火盛,燻灼耳絡,導致氣血壅滯,化腐成膿。古代醫家以「清火解毒、收斂燥濕」為治法,針對耳竅濕熱膿瘍,通過外治直達病所,緩解腫痛、減少膿液。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豬膽膏(豬膽汁濃縮製成)

    • 性味功效:苦寒,清肝膽實火,解毒消腫。
    • 作用:肝膽經循行耳周,濕熱火毒上攻耳竅時,豬膽膏能直折火勢,化解熱毒,減少耳內灼熱腫痛。
  2. 枯礬(煅製白礬)

    • 性味功效:酸澀寒,收斂燥濕、殺蟲止癢。
    • 作用:煅後燥性增強,能吸濕斂瘡,針對耳竅濕爛流膿,促進創面乾燥結痂,抑制滲出。
  3. 黃連粉

    • 性味功效: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作用:黃連擅長清中上焦濕熱,協同豬膽膏增強抗菌消炎之效,對熱毒壅盛引起的紅腫化膿尤宜。
  4. 樟腦

    • 性味功效:辛熱,開竅辟穢、消腫止痛。
    • 作用:辛散走竄,能透達耳竅鬱滯,緩解腫痛;其揮發特性或可協助藥物滲透,兼防濕腐穢濁纏滯。

配伍邏輯與整體作用

  • 清熱與收斂並行:豬膽膏、黃連清瀉火毒,枯礬收濕斂瘡,標本兼顧。
  • 辛開苦降:樟腦辛散開鬱,黃連苦降泄熱,調暢耳竅氣機。
  • 局部外治優勢:散劑棉裹塞耳,使藥力直達病所,改善黏膜充血、減少分泌物,符合「瘍科外治」思路。

此方體現「瀉火解毒以治本,收斂燥濕以治標」的配伍邏輯,適用於急性濕熱型耳竅化膿證候。

傳統服藥法


豬膽膏、枯礬、黃連粉、樟腦。
清火解毒,收斂燥濕。
上為散。
以棉裹塞耳孔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中耳炎

相同名稱方劑


耳炎散, 出處:《中藥知識手冊》。 組成:豬膽膏、枯礬、黃連粉、樟腦。 主治:清火解毒,收斂燥濕。主治:耳內腫痛,流出膿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