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峰川椒散

QI FENG CHUAN JIA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熱 (1.4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心經 19%
腎經 9%
小腸經 9%
肺經 8%
膀胱經 8%
肝經 8%
大腸經 8%
脾經
心經
腎經
小腸經
肺經
膀胱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齊峯川椒散中加入樟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止痛: 樟腦性溫,具有通竅開鬱、止痛消腫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鼻塞、肢體疼痛等症狀,樟腦能起到疏風散寒、止痛通竅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提升整體療效。
  2. 驅蟲止癢: 樟腦亦有殺蟲止癢的作用,能有效抑制皮膚上的寄生蟲,並減輕瘙癢症狀。對於一些由蟲咬或皮膚病引起的瘙癢,樟腦能起到輔助治療的效果。

齊峯川椒散中加入赤小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 赤小豆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川椒辛溫,可散寒止痛,與赤小豆配伍,可加強利水消腫之功,用於治療水腫、濕痺等病症。
  2. 清熱解毒: 赤小豆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川椒清熱解毒,治療因濕熱或毒邪所致的疾病,如瘡瘍、濕疹等。

齊峯川椒散中使用白礬,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止癢: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川椒散主治濕熱蘊結,濕疹瘙癢等症狀,白礬可配合川椒、苦參等藥物,起到清熱燥濕、止癢止痛的作用。
  2. 收斂生肌:白礬亦有收斂生肌之效,可促進創面癒合,防止感染。濕疹久治不愈,常伴有皮膚破損,白礬可收斂傷口,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病程康復。

主治功效


齊峰川椒散 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文《仁齋直指方論》的記載,齊峰川椒散與歸荊散同列為「齒痛通用」之方劑。 結合方劑組成成分,可以推斷其治療原理如下:

主治:齒痛

治療原理:

齊峰川椒散由樟腦、赤小豆、白礬三味藥組成,各藥發揮不同功效,協同作用以達到止痛目的:

  1. 樟腦: 作為主要成分,其消炎止癢、殺菌消毒的功效,直接作用於患處,可以減輕牙齒周圍組織的炎症反應,抑制細菌滋生,從而緩解疼痛。

  2. 赤小豆: 具有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的作用。對於因炎症引起的牙齦腫脹、膿腫,赤小豆可以促進局部水液代謝,排出毒素,減輕腫脹和疼痛。

  3. 白礬: 則發揮清熱燥濕、收斂止血的功效。可以抑制炎症進一步發展,收斂牙齦組織,對於牙齦出血亦有一定效果。

從《仁齋直指方論》中「上為粗末。每服三錢,井水煎,頻漱齒。」的使用方法來看,齊峰川椒散主要以外用漱口為主。藥物成分透過漱口直接接觸患處,更為直接有效。 歸荊散中則包含當歸、荊芥穗、川升麻、川鬱金、細辛、白芷、蓽茇等藥物,從成分推測,歸荊散更偏向於疏風散寒、活血止痛,可見,雖然兩者同為「齒痛通用」,但齊峰川椒散更側重於消炎殺菌,而歸荊散則偏向於疏風活血。

總結來說,齊峰川椒散透過樟腦、赤小豆、白礬的協同作用,達到消炎止癢、殺菌消毒、利水消腫、清熱燥濕、收斂止血的效果,進而治療齒痛。

傳統服藥法


紅川椒4錢,樟腦2錢,赤小豆2錢,縮仁2錢,明礬(煅)1錢。上為末。
少許塞敷,咽不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牙齒痛面部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齊峰川椒散, 出處:《直指》卷二十一。 組成:紅川椒4錢,樟腦2錢,赤小豆2錢,縮仁2錢,明礬(煅)1錢。 主治:齒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