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水仙丹方劑中包含硃砂,主要原因有二:
一、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具有鎮心安神之效,可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水仙丹多用於治療心悸、失眠等症狀,硃砂的鎮心安神作用有助於緩解患者症狀。
二、 清熱解毒: 硃砂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治療熱病煩躁、口舌生瘡等症狀。水仙丹中可能包含其他清熱解毒藥材,與硃砂配合,有助於增強藥效。
然而,硃砂屬於重金屬,使用時需謹慎,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水仙丹方劑中加入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通淋利水: 木通味甘性寒,入膀胱經,具有通淋利水之效,可用於治療小便不利、水腫、淋病等症。水仙丹主要用於治療濕熱下注、小便不利等症,木通的通淋利水功效可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 清熱解毒: 木通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蘊結所致的各種疾病。水仙丹中部分藥物可能帶有溫燥之性,加入木通可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平衡藥性,避免燥熱傷陰。
因此,木通在水仙丹方劑中發揮著通淋利水、清熱解毒的功效,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提高藥效。
水仙丹方劑中加入白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止血生肌: 白芨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傷的功效。水仙丹常用於治療外傷出血、創傷感染、潰瘍等,白芨的加入能夠促進傷口癒合,加速止血,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 清熱解毒: 白芨也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水仙丹常用於治療熱毒瘡瘍,白芨的加入可以增強清熱解毒效果,輔助治療熱毒所致的皮膚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水仙丹】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水火不足」相關諸證,涵蓋心腎不交、氣陰兩虛及血熱妄行等範疇:
- 心神失養:如精神恍惚、怔忡健忘,屬心氣虛弱或陰血虧耗,神不守舍。
- 腎氣不固:遺精白濁、小便淋瀝,乃腎虛不能攝精,或膀胱氣化失司。
- 陰虛內熱:消渴、虛煩發熱,與津液耗傷、虛火內熾相關。
- 血熱妄行:吐血、衄血、溺血,因火熱迫血上行或下滲所致。
整體以「補心益氣,調和陰陽」為核心,標本兼顧,既安神定志,又清熱止血。
二、組成藥物邏輯與機理推演
君藥:辰砂(朱砂)
- 性味甘涼,歸心經,能「鎮心安神,清熱解毒」。
- 重鎮以定驚悸恍惚;清心火以治血熱出血,尤宜心火上炎之衄血、口瘡。
- 配伍他藥後,經油煎、皂角水洗等炮製,減其毒性,存其安神清火之效。
臣藥:白及、白蘞
- 白及:苦甘澀寒,收斂止血、消腫生肌。
- 針對吐血、衄血,能澀血絡;治遺精白濁,取其固澀下焦。
- 白蘞:苦辛微寒,清熱解毒、散結斂瘡。
- 協同白及清熱,並解虛煩發熱;其散結之性可防辰砂壅滯。
- 二藥均具「斂中有清」之性,既固護陰液,又不過於溫燥。
佐藥:木通
- 苦寒通利,上清心火,下導濕熱。
- 治小便淋瀝、溺血,使熱邪從水道而出;
- 防辰砂、白及等斂滯之弊,調暢氣機,寓「通補兼施」之意。
使藥:麻油
- 甘涼潤燥,解毒生肌。
- 煎製時吸附草藥浮炭雜質,使辰砂純淨;丸劑時潤和藥性,緩解朱砂燥烈。
配伍特色與治療原理
- 補瀉並行:辰砂鎮心、木通泄熱,一鎮一疏,調節心神;白及、白蘞斂陰,佐以木通防滯,結構虛實兼顧。
- 水火既濟:辰砂降心火,木通引熱下行,協調心腎;白及固腎精,共治遺淋。
- 炮製減毒:辰砂經油煎、皂角水洗,去其燥熱毒性,存其安神之功;水浸法制丸,進一步緩和藥性。
三、總結
此方以朱砂為君,重鎮安神為主軸,輔以清熱收斂、通利水道,適應證廣而層次分明。其製劑工藝(油煎、水浸)亦體現「去性取用」的中藥炮製智慧,適用於虛實夾雜、水火失調之證。
傳統服藥法
辰砂2兩,白及1兩,白蘞1兩,木通1兩。
補心,益氣,精神。
上三味草藥各銼如骰子塊,同辰砂安瓷石器內,以麻油4兩煎,候草藥成浮炭為度,施出辰砂,井花水洗淨;次用皂角水洗去油;以絹包裹辰砂,微火焙乾,入乳鉢研細,卻滴藥油和成劑,入信州砂盒內收。以井花水浸之,每朝換水。如遇服餌,抄一匙,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丸,就以浸藥水空心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水仙丹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服用水仙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 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水仙丹, 出處:《醫方類聚》卷八十九引《吳氏集驗方》。 組成: 水仙丹(《醫方類聚》卷八十九引《吳氏集驗方》。)出處:《醫方類聚》卷八十九引《吳氏集驗方》。組成:辰砂2兩,白及1兩,白蘞1兩,木通1兩。主治:補心,益氣,精神。 。 主治:補心,益氣,精神。
水仙丹,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九。 組成:朱砂不拘多少(細研,水飛過,候乾),木通(令爲細末)1兩,白及1兩(銼,用麻油一小盞同入铫子內煎,令藥焦黑色爲度,去藥,更煎油良久,以木箸點油向冷水中,成花子不散。是成。如未,更煎良久。傾入盞內收之)。 主治:水火不足,精神恍惚,怔忪健忘,遺精白濁,小便淋瀝,消渴,吐血、衄血、溺血,及虛煩發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