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銀丹

SHUI YIN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九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2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6%
肺經 12%
胃經 12%
腎經 12%
心經 12%
脾經 8%
膀胱經 8%
三焦經 4%
小腸經 4%
大腸經 4%
心包經 4%
肝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脾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小腸經
大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水銀丹的組成中包含水銀,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殺菌止癢: 水銀具有強烈的殺菌作用,能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對於一些皮膚病,如濕疹、皮癬等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二、清熱解毒: 水銀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治療一些熱性病,如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

然而,水銀是一種劇毒物質,其藥用價值並非絕對,其安全性也一直備受爭議。因此,水銀丹的使用必須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可自行服用,以免造成中毒。

水銀丹方劑中加入芒硝,主要原因如下:

  1. 引導藥力: 芒硝性寒,味苦鹹,具有引藥入經、瀉下通便的功效。水銀丹中的水銀毒性較大,芒硝可以將水銀引導至病竈部位,並促進其排泄,減輕毒性。
  2. 緩解藥性: 芒硝性寒,可以緩解水銀的燥熱之性,避免其對身體造成過度刺激和損傷。同時,芒硝的通便作用,可以幫助排出水銀代謝產物,減少毒素在體內的累積。

水銀丹為一傳統中醫藥方,其配方複雜且歷史悠久。其中,花椒作為一味常用藥材,其性熱味辛,歸脾、胃、腎經,在方中扮演著調和寒熱、溫中散寒、止痛殺蟲的重要角色。花椒內含揮發油、生物鹼等活性成分,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慾,並對多種細菌具有抑制效果,故常被用於治療腹痛、腸胃寒涼及風濕痹痛等症狀。在水銀丹的配伍中,花椒不僅能緩解因寒邪引起的疼痛,還能協同其他藥物,增強整體療效,達到驅寒除濕、調節氣血的目的。然而,現代醫學認為,水銀丹中的水銀成分對人體有毒害,應謹慎使用,必要時需遵醫囑,以免造成健康風險。花椒在該方中則相對安全,並發揮著不可或缺的輔助治療作用。

水銀丹中包含葶藶子,主要原因有二:

  1. 瀉下通便: 葶藶子性寒,味辛,入肺、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之效。水銀丹多用於治療水腫、痰飲等症,而葶藶子可促進腸道蠕動,利水消腫,配合水銀丹的利水消腫作用,增強療效。
  2. 引藥下行: 水銀丹中多含水銀等重金屬成分,具有一定的毒性,需謹慎使用。葶藶子能引導藥物下行,將藥力引導至下焦,減少水銀等成分對上焦的毒副作用,降低其毒性,提高用藥安全性。

因此,葶藶子在水銀丹方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能增強療效,又能提高用藥安全性。

主治功效


水銀丹

水銀丹是一箇中藥方劑,主要由水銀、芒硝、花椒、葶藶子四味藥材組成。其主要功效為利水消腫、清熱解毒、止咳化痰、止瀉止痢等。

藥材組成

  1. 水銀:水銀性寒味辛,歸肺、脾、腎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明目、殺蟲止痙、利水消腫等功效。

  2. 芒硝:芒硝性寒味苦鹹,歸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等功效。芒硝可治療水腫、尿路感染、腎臟疾病、發熱、口渴、喉痛、便祕、腸道實熱積滯、大便燥結、瘰瘡、乳腺增生、甲狀腺腫等症狀。

  3. 花椒: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4. 葶藶子:葶藶子的傳統功效包括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等。其主要用於治療咳嗽痰多、氣喘胸悶、水腫、尿少、咽喉腫痛等症狀。葶藶子性寒,味辛、苦,入肺、腎經,具有瀉肺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等功效。

主治功效

水銀丹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止咳化痰、止瀉止痢等功效,可治療水腫、尿路感染、腎臟疾病、發熱、口渴、喉痛、便祕、腸道實熱積滯、大便燥結、瘰瘡、乳腺增生、甲狀腺腫、咳嗽痰多、氣喘胸悶、咽喉腫痛等症狀。

總結

水銀丹是一種中藥方劑,由水銀、芒硝、花椒、葶藶子四味藥材組成,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止咳化痰、止瀉止痢等功效,可治療水腫、尿路感染、腎臟疾病、發熱、口渴、喉痛、便祕、腸道實熱積滯、大便燥結、瘰瘡、乳腺增生、甲狀腺腫、咳嗽痰多、氣喘胸悶、咽喉腫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水銀1兩,牙消1兩,椒目1兩,苦葶藶1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空心或臨臥每服20丸。其病當從大小便俱利出。以東引桑枝灰淋汁煮赤小豆令熟,每日空心吃1盞,如渴即飲。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關疾病


腎絲球腎炎全身性水腫

相同名稱方劑


水銀丹, 出處:《雞峰》卷十九。 組成:水銀1兩,牙消1兩,椒目1兩,苦葶藶1兩。 主治:水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