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霜丸

靈霜丸

LING SHUA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四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偏寒 (0.59)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7%
心經 16%
脾經 16%
大腸經 12%
肝經 11%
心包經 6%
小腸經 6%
三焦經 6%
肺經 5%
胃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肝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靈霜丸為一傳統中藥方劑,在其組成成分中確有包含砒霜。砒霜主要成分為三氧化二砷,雖然具有劇毒,但在中醫藥理中,微量使用砒霜具有攻毒殺蟲、消腫止痛之效。根據中醫理論,靈霜丸中的砒霜用於治療某些特殊病症,如瘡癬、痔瘡等,能有效緩解症狀。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砒霜毒性強烈,其用量必須極為謹慎,且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發生中毒事故。此外,靈霜丸中的其他草藥成分亦能輔助減緩砒霜可能帶來的副作用,增強整體療效。然而,現代醫學對於含有劇毒成分的藥物持審慎態度,因此臨床應用時應充分評估風險與效益,並確保患者安全。

靈霜丸中加入綠豆,主要是基於其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

綠豆性寒,味甘,入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消暑解渴等功效。在靈霜丸中,綠豆能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起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利水消腫的功效,對於一些由熱毒、濕熱等因素引起的疾病,如熱病、瘡瘍、水腫等,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此外,綠豆還能清熱解毒,降低體溫,有助於緩解發熱症狀。

靈霜丸中添加大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瀉火: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靈霜丸主治熱毒壅盛、發熱神昏、口渴咽乾、便祕腹脹等症,大黃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緩解發熱、口渴等症狀。

二、 通便排毒:大黃具有通便作用,可促進腸道蠕動,排泄毒素。靈霜丸中常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共同發揮清熱解毒、通便排毒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靈霜丸中加入麝香,主要是基於其特殊的藥性。麝香性溫、味辛,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止痛、消腫生肌之功效。

在靈霜丸中,麝香主要發揮以下作用:

  1. 開竅醒神: 麝香能穿透血腦屏障,直達腦部,起到醒神開竅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狀。
  2. 活血止痛: 麝香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局部疼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因此,靈霜丸中加入麝香,不僅能增強藥效,還能提高藥物對於特定疾病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靈霜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靈霜丸的主治為「瘅瘅時發,大渴,寒熱不定」,此處「瘅瘧」指瘧疾之一類,特徵為熱多寒少、口渴煩躁,屬熱性瘧疾。病因多為暑邪或熱毒內伏,兼夾濕濁,導致氣血失和,陰陽偏勝,故發作時寒熱交錯,但以高熱、大汗、大渴為主要表現。

方中強調「夜露一宿」,可能借露水之清涼屬性,緩和砒霜燥烈之性,契合瘅瘧熱毒內熾的病機;而「忌熱物」的禁忌,亦呼應熱證需清解的治療原則。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砒霜(半兩)

    • 辛熱大毒,傳統用於截瘧、殺蟲、祛痰。其劇烈毒性可直折瘧邪,尤其針對頑固瘧疾的發作。然其性熱,與瘅瘧熱證看似相悖,此處可能取其「以毒攻毒」之效,快速壓制瘧邪熾盛之勢,配合綠豆、大黃以制其毒性。
  2. 綠豆(半兩)

    • 甘寒解毒,能清熱利尿,緩解砒霜毒性,亦能解暑濕之邪。與砒霜配伍,形成「毒藥—解毒藥」的對立統一,既發揮砒霜藥效,又避免過度傷正。
  3. 川大黃(1兩)

    • 苦寒瀉下,清熱通腑,可導瀉熱毒從腸道而出。瘅瘧熱盛易耗津液,大黃通過瀉熱存陰,緩解大渴煩躁,同時協助綠豆解毒,減輕砒霜蓄積之害。
  4. 麝香(1分)

    • 辛香走竄,擅開竅通絡,散瘀辟穢。瘧邪伏於半表半裏,麝香能透達邪氣,疏通氣血,與砒霜協力截瘧,防止瘧邪深伏不盡。

方劑配伍邏輯

靈霜丸的組方體現「毒藥攻邪—清熱解毒—瀉下導滯—芳香透邪」的複合策略:

  • 砒霜+麝香:一熱一香,直接攻擊瘧邪,截斷發作。
  • 綠豆+大黃:寒涼制衡,清解熱毒並從二便分消,保護正氣。
  • 蜜丸:緩和藥性,減輕對胃腸刺激;「夜露」可能強化清熱效應。

此方適用於瘅瘧熱毒熾盛、正氣未虛者,通過峻烈藥性快速控制症狀,但需嚴格掌握劑量與適應證。

傳統服藥法


砒霜半兩,綠豆半兩,川大黃1兩,麝香1分。
上為細末,入研藥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夜露1宿。發日平旦以冷水送下1丸,臨發前再服1丸。
忌熱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大毒,使用時應慎重,不可過量。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靈霜丸, 出處:《雞峰》卷十四。 組成:砒霜半兩,綠豆半兩,川大黃1兩,麝香1分。 主治:癉瘧時發,大渴,寒熱不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