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外敷神膏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祛瘀消腫、活血止痛。其中包含的大黃,是一種具有多重療效的藥材。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下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和減輕炎症。在外敷神膏中,大黃能夠透過皮膚快速入血,幫助促進局部血流,減少腫脹,並且可以幫助清除局部的毒素,從而加速傷口的癒合。
此外,大黃還具有軟堅散結的效果,能夠針對瘀血所引起的腫塊,促進其消散。由於其強效的藥理作用,大黃在外敷方劑中能夠加強整體療效,助於患者的恢復。因此,外敷神膏中添加大黃的原因,正是為了利用其強大的清熱解毒和促血循環的特性。
「外敷神膏」中加入芒硝,主要原因有二:
一、消炎止痛:芒硝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外傷、炎症、腫痛等症狀,能有效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二、引濕排膿:芒硝的溶解性強,能吸附膿液,並將其引出體外,加速傷口排膿,減少感染風險。
因此,芒硝在「外敷神膏」中,起到消炎止痛、引濕排膿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成分。
「外敷神膏」中加入「麝香」,主要源於其藥理作用:
1. 通經活絡,消腫止痛:麝香性溫,氣味芳香,能透過皮膚快速滲透,直達病竈,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尤其適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
2. 溫陽散寒,止癢止痛: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瘙癢等,麝香能溫經散寒、祛風止癢,起到緩解疼痛、改善皮膚症狀的作用。
因此,外敷神膏中加入麝香,能有效提升藥效,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外敷神膏」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醫學入門》及《濟陽綱目》的記載,「外敷神膏」主要用於治療「男婦積聚脹滿,血蠱」等病症。其組成藥物為大黃、芒硝及麝香,外用敷貼於患處,通過其藥性達到治療目的。
治療原理分析:
疏通氣機,消積導滯: 方中大黃苦寒,具有通便瀉下的功效,能將體內積滯的穢濁之物排出,同時能起到消炎解毒、利膽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積滯而引起的腹部脹滿。芒硝亦為鹹寒之品,能瀉下通便、潤燥軟堅,兩藥合用,可加強通腑瀉下的作用,對於因腸道積滯導致的腹部脹滿具有良好的療效。古籍中提到,積聚的病機多與氣機不暢有關,通腑瀉下可以疏通氣機,使腹中壅滯之邪得以排出,從而減輕腹脹。
活血化瘀,消散癥瘕: 「血蠱」屬於癥瘕積聚的範疇,多與瘀血阻滯有關。大黃既能通腑瀉下,又能活血化瘀,具有一定的散結消癥之功。《濟陽綱目》亦指出本方適用於「積聚堅硬」之症,可見其治療癥瘕的效用。雖未明確指出麝香的具體功效,但中醫認為麝香具有活血通經、開竅醒神的功效,外用能加速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瘀血的消散,從而達到化解積聚的作用。
外敷直達病所: 本方採用外敷的方式,將藥物直接敷於患處,能使藥力直達病所,避免了內服藥物需經過消化吸收的過程,可以更快速地發揮療效。大蒜在此處作為賦形劑,可增強藥物的滲透性,使藥效更好地發揮。外敷的方式還能減輕內服藥物可能帶來的副作用,對於一些不適合內服瀉下藥的人群來說,是一種較為安全的選擇。
綜上所述,「外敷神膏」針對「男婦積聚脹滿,血蠱」的治療原理,主要是通過大黃、芒硝瀉下通便、活血化瘀,麝香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外敷直達病所,共同達到疏通氣機、消積導滯、散瘀化癥的功效,從而緩解因積聚、血瘀引起的腹部脹滿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川大黃4兩,樸消4兩,麝香1錢。
上為末,每2兩,和大蒜搗成膏。
敷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瀉下通便的作用,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大便溏泄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外敷神膏, 出處:《醫學入門》卷七。 組成:川大黃4兩,朴消4兩,麝香1錢。 主治:男婦積聚脹滿,血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