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太乙救苦散中含有芒硝,主要源於其瀉熱通便的功效。芒硝味苦鹹,性寒,入大腸經,能瀉熱通便,清利濕熱,並可軟堅散結。
方中使用芒硝,一方面針對熱毒壅滯,腑氣不通的病症,以芒硝的瀉熱通便之效,清熱解毒,通利腸道,緩解熱毒內蘊、便祕等症狀;另一方面,芒硝亦能引藥下行,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治病目的。
太乙救苦散中加入麝香,主要是因為其獨特的藥性特點。
開竅醒神: 麝香氣味芳香,能通達經絡,開竅醒神,對於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活血止痛: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作用,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太乙救苦散中加入麝香,可以起到開竅醒神、活血止痛的功效,對於治療相關病症具有重要作用。
主治功效
太乙救苦散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出處與內容
書名作者: 《奇方類編》| 吳世昌
內容:
治一切瘟疫無汗,頭疼身熱,口渴心煩等症。
火硝三錢,雄精(水飛)三錢,麝香五分
同研極細末,入瓷罐收貯。男左女右,點大眼角內,登時出汗而愈。
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文記載,太乙救苦散主治「一切瘟疫無汗,頭疼身熱,口渴心煩等症」。 這些症狀屬於典型的外感熱病,即現代醫學所說的急性熱性傳染病早期或急性炎症反應。
治療原理
太乙救苦散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其藥物組成及使用方法上。 處方共三味藥:
- 火硝(芒硝): 依據現代中藥藥理分析,應為芒硝,其性味咸、苦、寒,歸胃、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軟堅散結、清熱消腫之效。 在此方中,芒硝主要起到清熱瀉火、解毒的作用,以減輕「身熱」、「口渴心煩」等熱盛症狀。
- 雄精(水飛): 雄精即雄黃,經水飛法炮製後入藥。 雄黃性味辛、溫,有毒,歸肝、胃經,具有解毒殺蟲、燥濕祛痰、截瘧之效。 在此方中,雄黃主要起到解毒辟穢、抗邪外出、緩解瘟疫症狀的作用。
- 麝香: 麝香性味辛、溫,歸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經、消腫止痛之效。 在此方中,麝香主要起到開竅透邪,協助發汗,並能缓解「頭疼」等症狀。
方劑中三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開竅透邪、發汗退熱之效。 值得注意的是,本方採用「點大眼角內」的獨特給藥方式。 這種用法在古代醫書中被認為可通過刺激局部經絡穴位,引導藥力上行,迅速發揮藥效,達到「登時出汗而愈」的效果,並能通過影響淚液排洩,使得藥物成分得以進入體內。
總體而言,太乙救苦散通過內外合治,迅速發汗解表、清熱解毒,從而達到治療瘟疫早期症狀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火消3錢,雄精(水飛)3錢,麝香5分。
上為極細末,入瓷罐收貯。
男左女右,點大眼角肉。登時出汗而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太乙救苦散, 出處:《奇方類編》卷下。 組成:火消3錢,雄精(水飛)3錢,麝香5分。 主治:瘟疫無汗,頭疼身熱,口渴心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