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聖丹

WU SHENG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7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脾經 23%
肺經 17%
心經 12%
三焦經 4%
胃經 4%
腎經 4%
小腸經 4%
大腸經 4%
肝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三焦經
胃經
腎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五聖丹中含有芒硝,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一、瀉熱通便: 芒硝性寒,味鹹,入大腸經,能瀉熱通便,清除腸道積熱,對於熱結便祕、腸燥便祕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二、軟堅散結: 芒硝亦具軟堅散結之效,能化解積聚於體內的痰飲、瘀血等病理產物,有助於消除腫塊,緩解疼痛。

五聖丹中加入芒硝,正是利用其瀉熱通便、軟堅散結的特性,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之目的。

五聖丹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冰片性涼,味辛,入心、肺經,能清熱解毒,特別適用於熱毒引起的瘡瘍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此外,冰片還能消腫止痛,對於因外傷或炎症引起的疼痛,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五聖丹常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瘡瘍腫毒等症狀,而冰片的加入,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輔助作用,提高藥效,促進病患康復。

五聖丹方中包含麝香,主要原因如下:

  1. 開竅醒神:麝香性辛溫,氣味濃烈,能直達心竅,開竅醒神,對於神志昏迷、中風不語、癲癇發作等症狀有明顯療效。
  2. 活血化瘀:麝香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此外,麝香的特殊氣味也能起到一定的芳香開竅作用,有助於提高藥效。

五聖丹中加入爐甘石,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清熱解毒:爐甘石性寒,味甘,歸肺、心經,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皮膚疾患,如濕疹、瘡瘍等,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收斂生肌:爐甘石具有收斂作用,能促進創面癒合,生肌止癢。對於因熱毒或外傷引起的皮膚損傷,能起到修復和保護的作用。

五聖丹的組成中,爐甘石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的功效,達到治療皮膚疾病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五聖丹」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資料分析

中藥方劑「五聖丹」在不同醫書中記載的組成和主治功效略有差異,可歸納為以下幾類:

1. 治痔:

  • 《奇效良方》:記載了兩種治痔方劑,均以雄黃、雌黃、朴硝、綠礬、白礬為主要成分,採用火煅法製備。另一方為豬膽膏,單用豬膽汁熬膏外敷。這類方劑主要針對痔瘡的治療,利用 雄黃、雌黃、朴硝、綠礬、白礬 等藥物的 燥濕、收斂、消腫、止痛、抗菌 等功效,達到治療目的。其中,火煅法可增強藥物的 燥烈 之性,用於治療濕熱下注之痔瘡。

2. 癰疽瘡瘍:

  • 《瘍醫大全》:記載的五聖丹由金銀花、玄參、麥冬、黃耆、人參組成,與前述治痔方劑組成完全不同。此方主要用於治療癰疽瘡瘍後期,正氣大傷,毒邪未盡之證。方中 金銀花清熱解毒,玄參、麥冬滋陰清熱,黃耆、人參大補元氣,共奏 扶正祛邪 之效,適用於病程較長,正氣虛弱的患者。

3. 哮喘:

  • 《萬氏秘傳片玉心書》《救生集》:均提到了五聖丹治療哮喘,但組成不同。《萬氏秘傳片玉心書》未明確指出五聖丹組成,僅說此方配合灸法可斷根。《救生集》中記載的五聖丹則由南星、半夏、陳皮、甘草、杏仁組成。此方中 南星、半夏燥濕化痰,陳皮理氣化痰,甘草調和諸藥,杏仁止咳平喘,主要針對痰濕壅肺型哮喘,具有 燥濕化痰,止咳平喘 的功效。

4. 毒蛇、猘犬咬傷及痧證、時疫:

  • 《冷廬醫話》《雞鳴錄》:記載的五聖丹組成相似,均包含 麝香、冰片、火硝、雄黃、爐甘石 等藥物,採用點眼角的方法給藥。此方中 麝香活血通經、開竅醒神,冰片清熱止痛、開竅,火硝清熱瀉火,雄黃解毒殺蟲,爐甘石收濕斂瘡,諸藥合用,具有 清熱解毒、開竅醒神、活血止痛 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毒蛇、猘犬咬傷,以及痧證、時疫等急危重症,通過點眼角的方式,使藥物快速發揮作用。

治療原理分析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五聖丹」並非一個固定方劑,其組成和功效因醫家、醫書而異。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辨證論治,根據不同的病症和病機,選用具有相應功效的藥物組合成方。

  • 治痔方劑:主要針對濕熱下注、氣滯血瘀之痔瘡,利用藥物的燥濕、收斂、消腫、止痛等功效,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炎症反應,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 癰疽瘡瘍方劑:主要針對正虛邪戀之證,通過大補元氣、清熱解毒,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毒邪排出,加速創面癒合。
  • 哮喘方劑:主要針對痰濕壅肺型哮喘,通過燥濕化痰、止咳平喘,清除氣道內的痰濕,恢復肺的宣發肅降功能,從而緩解哮喘症狀。
  • 毒蛇、猘犬咬傷及痧證、時疫方劑:主要針對熱毒熾盛、毒邪內陷之證,通過清熱解毒、開竅醒神、活血止痛,迅速控制病情,挽救生命。

總結

「五聖丹」在中醫古籍中有多種不同的配方和應用,其主治功效涵蓋了痔瘡、癰疽瘡瘍、哮喘、毒蛇猘犬咬傷及痧證、時疫等多種病症。其治療原理基於中醫的辨證論治,通過選用具有特定功效的藥物,針對不同的病機發揮作用。由於不同醫家對「五聖丹」的理解和應用存在差異,因此在臨床應用時,應當仔細辨證,選擇合適的方劑和用法,才能取得良好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天南星(煨)1兩,半夏(泡7次)2兩,陳皮(去白,鹽水拌)1兩,甘草4錢,杏仁49粒(另研)。
先以南星、半夏二味研末,薑汁、皂角汁拌勻和作餅,又將甘草、陳皮研末,取竹瀝1碗,以藥和成餅子,焙乾,又浸濕,又焙乾,以竹瀝盡為度;再研杏仁泥,蒸蜜和為丸。
臨時噙化1丸,以薄荷湯送下。
方中半夏用量原缺,據《幼科指南》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氣喘皮膚瘀血斑疹呼吸急促,喉中哮鳴如哨鳴音

相同名稱方劑


五聖丹, 出處:《直指》卷二十三。 組成:雄黃半兩,葉子雌黃半兩,朴消半兩,綠礬半兩,明礬半兩,白礬半兩。 主治:痔。

五聖丹, 出處:《片玉心書》卷五。 組成:天南星(煨)1兩,半夏(泡7次)2兩,陳皮(去白,鹽水拌)1兩,甘草4錢,杏仁49粒(另研)。 主治:哮喘。

五聖丹, 出處:《雞鳴錄》卷十引韓氏方。 組成:火消3分,冰片1錢,麝香1錢,雄精1錢,九制爐甘石1錢。 主治:毒蛇、猘犬傷,及痧證悶死,時疫發斑不出。

五聖丹,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二。 組成:大烏梅10個,巴豆(大者)10個,半夏(大者)30個,丁香(新好者)50個。 主治:逐五飲,消積塊,兼消化冷果食。主治:小兒一切遠年近日酒食所傷,漸成積塊。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