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油摩風膏

面油摩風膏

MIAN YOU MO FENG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4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7%
脾經 18%
膀胱經 14%
肝經 13%
胃經 13%
大腸經 5%
腎經 4%
心經 4%
肺經
脾經
膀胱經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腎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面油摩風膏」中加入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散寒止痛: 麻黃性溫,具有發汗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可溫經通絡,緩解面部風寒所致的疼痛、麻木等症狀。
  2. 疏通經絡: 麻黃可疏通面部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因風寒阻滯所致的面部肌肉僵硬、疼痛等問題。

因此,麻黃在「面油摩風膏」中發揮著溫經散寒、疏通經絡的作用,有助於治療風寒引起的各種面部疼痛、麻木等症狀。

面油摩風膏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其疏風散寒以及活血止痛的功效。

升麻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升發陽氣、解毒消腫之效。面部風寒侵襲,易導致局部疼痛、麻木、僵硬等不適,升麻可疏散風寒,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此外,升麻亦可活血化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快組織修復,進而達到消腫止痛的功效。

面油摩風膏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祛風止癢: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解表、止癢止痛的功效。面油摩風膏主要用於治療面部風寒濕邪引起的瘙癢、紅腫等症狀,防風可以驅散風寒濕邪,減輕瘙癢,促進皮膚康復。

2. 疏通經絡:防風入肺、膀胱經,具有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面部風寒濕邪入侵,易導致經絡阻滯,氣血運行不暢,防風可以疏通經絡,改善面部血液循環,促進皮膚代謝,緩解炎症。

面油摩風膏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1. 解表散寒:羌活性溫,味辛,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之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症,能有效緩解面部風寒入侵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狀。

2. 行氣活血:羌活亦可行氣活血,有助於改善面部血液循環,減輕因寒邪阻滯引起的瘀血腫痛,促進面部組織的恢復。

綜上,羌活在面油摩風膏中能發揮解表散寒、行氣活血的功效,幫助緩解面部風寒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狀,促進面部組織恢復。

面油摩風膏中添加當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 當歸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滋養肌膚: 當歸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如維生素、礦物質等,能滋養肌膚,改善膚色,使皮膚更加光滑細嫩。

因此,在面油摩風膏中加入當歸,不僅可以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問題,還能起到滋養美膚的效果,增強膏方整體的療效。

面油摩風膏中加入白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腫止痛: 白芨性寒,味苦甘,具有涼血止血、消腫生肌的功效。面部油摩風,常伴有紅腫、疼痛等症狀,白芨可有效消散瘀血腫痛,緩解疼痛。
  2. 潤膚生肌: 白芨富含黏液質,具有潤澤肌膚的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修復受損的肌膚組織。面部風摩後,肌膚容易乾燥,白芨的潤膚功效有助於改善此狀況,促進皮膚恢復健康狀態。

面油摩風膏中加入白檀,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白檀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癢的功效,可有效改善因風熱、濕熱等原因引起的皮膚問題,如面部紅腫、瘙癢、痘痘等。
  2. 芳香開竅:白檀香氣清香,能通達經絡,開竅醒神,可緩解因風寒、風濕等原因引起的頭風、頭痛、鼻塞等症狀。

此外,白檀還具有美容養顏、滋潤肌膚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皮膚乾燥、粗糙等問題。因此,面油摩風膏中加入白檀,不僅能治療面部疾病,還能起到一定的美容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面油摩風膏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面部皮膚問題,包括:

  1. (黑乾)(黑曾):指面色晦暗、黑斑或色素沉澱。
  2. 生瘡:泛指面部瘡瘍、膿瘡或炎症性皮膚病。
  3. 痤(疒弗)及粉刺:即痤瘡(青春痘)與粉刺,屬濕熱鬱滯或風熱壅塞所致。

此方以外用「油膏」形式塗抹,結合「摩風」(按摩促進藥力滲透)之法,旨在祛風清熱、活血潤燥,改善皮膚問題。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物配伍分析

  1. 麻黃、升麻、防風、羌活

    • 麻黃辛溫,開腠理、散風邪,助藥力透達皮膚。
    • 升麻解表透熱,兼能升清解毒,改善熱鬱所致瘡瘍。
    • 防風、羌活祛風勝濕,解除外邪鬱滯,減輕皮膚瘙癢或炎症。
    • 四藥協同:以「風藥」為主,宣散表邪、透發鬱熱,改善風熱濕毒壅滯之痤瘡或瘡癤。
  2. 當歸身、白及

    • 當歸養血活血,促進局部血行,助皮膚修復。
    • 白及收斂生肌,對瘡瘍潰爛或皮膚破損有斂瘡之效。
    • 二者合用:調和血分,兼顧修復與滋養,減輕皮膚乾燥或瘡後痕跡。
  3. 白檀

    • 辛香行氣,外用可辟穢化濁、消炎鎮靜,改善面部油膩與異味,並助藥力滲透。
  4. 小油(麻油)、黃蠟

    • 麻油潤燥護膚,富含脂肪酸,能柔潤角質層。
    • 黃蠟固化賦形,形成保護膜,兼具輕微抗菌作用。
    • 二者為基質:兼具載藥與潤膚之效,適合乾燥或受損皮膚。

治療原理

此方結合「祛風清熱、活血潤膚」之法:

  1. 風熱外襲→以麻黃、升麻、防風等散邪透表。
  2. 濕熱鬱滯→藉羌活、白檀化濕行氣,減輕皮膚油膩。
  3. 血瘀或燥結→以當歸、白及調血潤燥,促進修復。
  4. 外護潤澤→以油蠟基質形成屏障,防止病情惡化。

總結

此方針對風熱濕毒蘊結面部所致的黑斑、瘡瘍、粉刺,通過「散邪、活血、潤膚」三層作用,改善局部循環與代謝,屬古代外用美容祛瘡之代表性方劑。

傳統服藥法


麻黃2錢,升麻(去黑皮)2錢,防風2錢,羌活(去皮)1錢,當歸身1錢,白及1錢,白檀1錢。
上用小油半斤,以銀器中熬,綿包定前藥,於油中熬之得所,澄淨,去滓,入黃蠟一兩,再熬之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因此不宜在感冒發熱、肺熱咳嗽等患者服用。
  •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因此不宜在月經期間、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服用。
  • 本方具有祛風解表、止痙止痛的功效,因此不宜在風寒感冒、風寒咳嗽等患者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面油摩風膏, 出處:《蘭室秘藏》卷下。 組成:麻黃2錢,升麻(去黑皮)2錢,防風2錢,羌活(去皮)1錢,當歸身1錢,白及1錢,白檀1錢。 主治:面有(黑乾)(黑曾),或生瘡,或生痤(疒弗)及粉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