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祕葉散方劑中含有龍骨,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 固澀止汗: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腎經,具有收斂固澀、止汗止瀉的功效。祕葉散主要用於治療盜汗、自汗、遺精等症,龍骨的固澀止汗作用有助於改善這些症狀。
- 鎮驚安神: 龍骨還具有一定的鎮驚安神作用,可用於治療驚悸不安、心神不寧等症。祕葉散中常配合其他安神藥材,例如茯苓、遠志等,共同發揮鎮驚安神之效。
祕葉散中加入白蘞,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利水消腫:白蘞性味甘平,入脾、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祕葉散多用於治療濕熱下注、小便不利、水腫等症,白蘞可助其利水消腫,通利水道,改善患者水液代謝。
- 健脾和胃:白蘞還具健脾和胃之效,可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水液代謝,進一步增強利水消腫之效。祕葉散中常配合其他健脾和胃藥物,白蘞可與之相輔相成,增強整體療效。
祕葉散方劑中包含蚯蚓,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化瘀:蚯蚓性寒,味甘鹹,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其含有蚯蚓酶、蚯蚓蛋白等成分,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清熱解毒:蚯蚓亦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有效治療瘡瘍腫毒、蛇蟲咬傷等疾病。其含有的抗菌、抗炎物質,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長,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祕葉散方劑中加入蚯蚓,主要是利用其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祕葉散中加入白笈,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白笈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祕葉散主治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毒,白笈能清熱解毒,消散瘡毒,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療效。
- 散瘀止痛: 白笈亦有散瘀止痛之效,能活血化瘀,消散瘀血腫痛。祕葉散中的瘡瘍腫毒多伴有瘀血阻滯,白笈能散瘀止痛,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瘡瘍腫毒的消散。
祕葉散方劑中包含芙蓉葉,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芙蓉葉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治療熱毒所致的瘡瘍、腫毒、濕疹等皮膚病症。祕葉散方劑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芙蓉葉的清熱解毒作用有助於消炎止癢,緩解症狀。
- 涼血止血:芙蓉葉亦有涼血止血之功。對於熱毒所致的出血,如皮膚出血、鼻出血等,芙蓉葉可起到止血作用。祕葉散方劑若應用於治療伴有出血的皮膚病,芙蓉葉可起到輔助止血的效果。
祕葉散中加入皁莢,主要基於其潤腸通便和消積化食的功效。皁莢味苦、甘,性寒,入脾、胃、大腸經,具有潤腸通便、消積化食、行氣止痛的作用。其皁苷成分能刺激腸道蠕動,促進排便,並有助於消化食物,緩解便祕、腹脹、腹痛等症狀。因此,祕葉散中加入皁莢,可以幫助患者通便排毒,改善消化功能,達到治療目的。
祕葉散中包含山慈菇,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消腫止痛:山慈菇性寒,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消腫止痛、解毒散結的功效。祕葉散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骨折等症,而山慈菇的消腫止痛功效可有效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 活血化瘀:山慈菇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有助於傷口恢復。祕葉散中加入山慈菇,可增強其活血化瘀功效,更好地治療瘀血腫痛等症。
祕葉散方劑中加入蔥白,主要是利用其辛溫發散的特性,達到以下目的:
- 宣肺散寒: 蔥白性溫,味辛,入肺經,可宣散肺氣,驅散寒邪,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 通鼻竅: 蔥白具有通竅開鼻的作用,可疏通鼻腔,緩解鼻塞,促進鼻涕排出,改善呼吸道通暢。
因此,祕葉散方劑中加入蔥白,可以起到宣肺散寒、通鼻竅的作用,有助於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狀。
祕葉散中加入生薑,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能溫中散寒、止嘔逆,緩解因寒邪入侵導致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祕葉散中可能包含其他寒涼藥材,加入生薑可起到中和寒性,避免寒涼藥物傷及脾胃的作用。
2. 促進藥物吸收: 生薑具有開胃消食之功,可以促進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有利於其他藥材的有效吸收和發揮藥效。同時,生薑還可以幫助藥物更好地到達病竈部位,提高藥效。
祕葉散中包含乳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味辛,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祕葉散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乳香的活血化瘀作用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消腫止痛: 乳香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腫塊,並具有鎮痛作用。祕葉散中加入乳香,有助於消除腫脹、緩解疼痛,加速傷口癒合。
祕葉散中加入沒藥,主要原因有二:
- 消腫止痛:沒藥性溫,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祕葉散所治療的瘀血腫痛,如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等,沒藥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生肌收口:沒藥還具有生肌收口的作用,可以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對於祕葉散所治療的傷口,沒藥可以加速傷口修復,減少感染風險,達到快速癒合的效果。
祕葉散方劑中加入黑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益精: 黑豆性平味甘,歸脾、腎經,具有補腎益精、烏髮黑髮的功效。祕葉散常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各種病症,例如腰膝酸軟、頭昏耳鳴、早泄等。黑豆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補腎益精功效,有助於改善腎虛症狀。
- 利水消腫: 黑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祕葉散中加入黑豆,可輔助其他藥材,加強利水消腫的效果,有助於消除體內濕氣,改善水腫症狀。
祕葉散方劑中包含綠豆,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解毒:綠豆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功效。祕葉散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瘀阻滯所致的疾病,例如瘡瘍腫毒、乳腺炎等。綠豆能清熱解毒,消散熱毒,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二、利水消腫:綠豆亦有利水消腫之功效。祕葉散中,若出現水腫、炎症等情況,綠豆可以幫助利水消腫,減輕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秘葉散」主治「痘毒流注」,此為中醫外科常見病症,多因痘瘡(天花或水痘)後期餘毒未清,熱毒鬱結肌膚,化腐成膿,蔓延至周圍組織,形成腫脹、潰瘍或瘻管。其病機以「熱毒蘊滯、氣血壅遏」為主,治法當以清熱解毒、消腫排膿、斂瘡生肌為核心。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清熱解毒組
- 水龍骨:清泄熱毒,利濕消腫,針對痘毒濕熱之性。
- 白蘞:清熱散結,《本草綱目》載其「解狼毒、消癰腫」,助拔除深層熱毒。
- 山慈菇:解毒散結,尤擅癰疽疔毒,抑制熱毒擴散。
- 綠豆末:清熱解毒,緩解局部紅腫熱痛。
2. 消腫排膿組
- 芙蓉葉:涼血解毒、消腫排膿,《本草圖經》謂其「敷貼腫毒」,直接化解瘡瘍瘀熱。
- 皂角:辛散通絡,穿透膿腔,促使膿液外泄。
- 蔥頭、生薑:辛溫走竄,助氣血流通,與寒藥配伍防冰伏邪氣。
- 蓖麻:拔毒通滯,引膿外出,古方常用於瘡瘍潰爛。
3. 活血化瘀組
- 乳香、沒藥:活血止痛、去腐生肌,改善局部氣血壅滯,促進瘡口癒合。
- 蚯蚓泥(地龍糞):清熱通絡,散結消腫,兼能化瘀。
4. 斂瘡生肌組
- 白及:收斂止血、生肌斂瘡,修復潰瘍面。
- 黃豆末、黑豆末:甘平和中,富含油脂,潤膚生肌,助創面修復。
5. 載藥與調和組
- 諸豆末:除清熱外,兼作賦形劑,使藥末黏附患處,延緩釋放藥性。
治療原理總結
本方外敷「塗圍,中留1孔」,符合中醫外科「束毒圍聚」之法,既能集中藥力於患處,又留孔泄毒,防熱毒內攻。全方以「清解—消腫—活血—生肌」為鏈條:先以寒涼藥直折火毒,佐辛溫藥防寒凝;再以活血藥疏通局部氣血,終以收斂藥修復損傷。配伍層次分明,體現「祛邪務盡、腐去新生」的外科思路。
傳統服藥法
水龍骨、白蘞、蚯蚓泥、白及、芙蓉葉、皂角、山慈菇、蔥頭、生薑、蓖麻、乳香、沒藥、黃豆末、黑豆末、綠豆末。
上為末。
溫湯燉熱,塗圍,中留1孔。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對本方劑過敏者禁用。
- 本方劑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 本方劑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秘葉散, 出處:《痘疹仁端錄》卷十五。 組成:水龍骨、白蘞、蚯蚓泥、白及、芙蓉葉、皂角、山慈菇、蔥頭、生薑、蓖麻、乳香、沒藥、黃豆末、黑豆末、綠豆末。 主治:痘毒流註。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